第206章 大廈將傾-《周天子》
第(2/3)頁
潘郢冷笑道:“令尹是否沒有背叛我楚國,這誰都不知道,但是令尹確實幫助大司馬賺得不少錢,這倒是有目共睹的。”
昭陽回首冷冷看向潘郢,“潘大夫有話不妨直說,何必在此拐彎抹角。”
潘郢對昭陽還是有著幾分懼意的,畢竟昭陽手握楚國軍政大權,且背后還有楚國第一大家族昭氏的支持,也未敢再多言。
楚懷王瞧了眼昭陽,神色稍稍緩和幾分,道:“不管令尹是不是為楚國著想,但如此盟友,不要也罷,寡人已經決定斷絕與魏國的盟友關系。”
姬定道:“大王一定會為此后悔的。”
楚懷王眼中閃過一抹怒氣,道:“是嗎?令尹可莫要太自以為是,好似楚國就離不開令尹,寡人倒想瞧瞧,沒有了魏國這個毫無用處的盟友,我楚國是不是就不行了。令尹最近幾年為楚國東奔西跑,也夠累的,就先在家休養一段時日,變法之事暫時先交由左右尹處理。”
言罷,他便起身離去。
其實一直以來,楚懷王是比較信任姬定的,但是也架不住小人的讒言,在這期間,潘郢他們經常在他面前,直言斷定姬定絕不會強迫魏國表態的。
楚懷王還與他們爭執過,如今是狠狠被姬定打臉。
這已經令楚懷王非常不爽,同時也引發了楚懷王對于姬定的懷疑。
關鍵還是此事對于他的打擊可是不小。
作為盟友,楚國是處處支持魏國,但在關鍵時候,卻得不到魏國的支持,將心比心,這誰受得了啊!
而且,這可關乎他的顏面,以及楚國的國家利益。
楚國是難以容忍越國統一復興的。
但也不是說楚懷王立刻就要出兵,目前越地的局勢,還是在可控范圍內,但是不能說秦國和齊國不準他出兵。
這對于剛剛即位的楚懷王而言,可真是當頭一棒。
如果魏國給予楚國支持的話,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然而,在魏國沒有給予楚國支持的前提下,姬定竟然還幫著魏國說話,這令楚懷王腦中不斷響起潘郢他們的讒言。
確實。
姬定顯然更維護魏國的利益,而非是楚國。
待潘郢他們走后,昭陽立刻向姬定道:“令尹怎能如此諷刺大王?”
姬定氣急不過道:“我也不想呀,但是大王老是以做買賣的思想來看待國家外事,一錢就得價值一錢的大米,可此非大國國君所為,我可不是來幫大王賺錢的,我是來幫大王爭奪天下得。”
昭陽微微皺眉,倒也沒有繼續跟姬定爭辯。
一旁的屈易為突然道:“令尹,這回我也不站在你這一邊,在出行前,我就曾提醒過你,大王要的是魏國的一個態度,但是魏國連一個態度都不愿意給,憑什么讓我們楚國繼續相信魏國。”
姬定翻著白眼道:“我到底要說多少遍,你們才能夠明白,我們要得可不是魏國的態度,這沒有什么用,當今諸侯誰又說話算話,我們要得是魏國不能倒向秦國,這才是關鍵,只要魏國不倒向秦國,那就足以,吃這么一點虧算得了什么。”
屈易為道:“韓國為何支持秦國,不就是因為當初秦國給予韓國不少援助么。而我們給予魏國的援助遠比秦國給予韓國的要多得多,如今韓國愿意表態支持秦國,而魏國卻不愿意表態,這又算得了什么盟友。”
姬定道:“這我已經解釋過,魏國之前一直幫著我們楚國說話,但關鍵在于趙國,如果趙國和韓國都支持秦國,身在中間魏國,所能做的極其有限,魏國不可能與韓國和趙國鬧翻的,因為那么樣一來,魏國就必須完全依仗我們楚國,這對于魏國不利,而且,這對于我們不利,我們要的是合縱,而不是與魏國楚魏同盟。”
說到這里,他揮揮手,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如果我們楚國要爭霸天下,就必須削弱秦國和齊國這兩個威脅最大的對手,如果大王真的與魏國斷絕盟友關系,而選擇秦國的話,大王一定會后悔得,而楚國也必將會付出代價。如今大王已經不再信任我,三位若還惦記著先王恩情,就一定要阻止大王這么做。”
屈易為道:“即便令尹說得有理,但也是令尹將此事給搞砸的,大王是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越國統一,那么唯有破壞秦齊聯盟,我們才有機會出兵越地,阻止越地統一。”
姬定都懶得跟他爭,又看向昭陽。
昭陽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姬定嘆了口氣,道:“我先回去休息了。”
言罷,他便落寞地離開了。
可要真說起來,這還真怪不得楚懷王,因為不止是他,楚國上下很多人都對楚魏同盟抱有怨言,認為楚國付出太多,而魏國什么都沒有付出。
是不對等的。
只不過姬定屢屢能夠令楚國也受益,那自然也沒有人說什么。
但是這一回,魏國令楚國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姬定也沒有阻止得了,故此不僅僅是潘郢等人,就連屈易為他們都認為魏國太不厚道,沒有必要繼續維系這段關系。
昭陽雖然對此抱有疑慮,他可是一直記著被張儀欺騙的事,但是他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去阻止楚懷王放棄與魏國結盟。
而楚懷王讓姬定休假,其實就是暫時收回他的權力。
可見他還是舍不得殺掉姬定,另外,他也是非常支持姬定的新法,只是外交方面,楚懷王可是不認同姬定堅持合縱的思想。
合縱可以,但不能固守不變,
姬定的失勢,并沒有令新法戈然而止,但是楚懷王還是放棄姬定所堅持的合縱,轉而連橫,他對魏國非常不爽,甚至都想報復魏國,他是立刻派潘郢出使咸陽,表示愿意與秦國巴蜀劃線而治,但秦國必須支持楚國出兵越國。
同時派人傳信給屈善,斷絕與魏國的聯盟。
然而,潘郢他們的最終目的,可不是要與秦國聯盟,而是要打倒姬定,廢除新法,但如果此番外交成功的話,那就足以證明姬定之前說得都是謊言,只是魏國派來的內奸。
潘郢怕遲則生變,是冒著寒風趕往咸陽。
而回到咸陽不久的張儀,也是虛席以待。
相比起扭扭捏捏的魏國,這秦國可就要爽快多了,畢竟秦國的外交,這完全可以自主的,不需要看誰的臉色。
潘郢與張儀談得是非常愉快,不但商定江州歸楚國,且以此為界限,秦楚瓜分巴蜀,同時張儀承諾越國將歸楚國所有。
順便他們還將魏國的未來也給商定了。
河東地區屬秦國勢力范圍,大梁這一邊,就屬于楚國勢力范圍,并且秦國還將會支持楚國對付齊國。
同時間,魏國方面也接收到楚國的告知,楚魏同盟將成為過去式。
也許真的是習慣了楚國的大度和容忍,故此楚國突然跑來要求廢除楚魏同盟,使得魏國上下極為震驚。
宛如回到了數年前,四面樹敵的狀況。
“是我害了周濟啊!”當惠施得知姬定失勢之后,不免深深地自責道。
不得不說,他們確實過于貪婪。
在很多問題,他們都處理得不太妥。
但其實他們都蒙在鼓里,并不知道這都是姬定一直以來有意安排的,是姬定從不讓魏國付出什么,真是體貼入微。
你都不要求,那我為什么要付出。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種習慣。
直到此時,才幡然醒悟,在許多問題上,確實處理的不太好。
公孫衍道:“事已至此,惠相應該考慮下一步該怎么辦?”
惠施問道:“不知犀首有何看法?”
公孫衍道:“我懷疑這可能是秦國的陰謀,目的就是要破壞我們與楚國的關系,如今他們已經得逞,遲早秦國會對河東地區出兵,我們要先做好打算。
首先,我們必須要鞏固三晉同盟,以此來抗衡秦國、齊國和楚國,其次,我們也要拉攏齊國,因為對于我們而言,與秦國有著難以緩解的矛盾,因為秦國必將會奪河東地區。”
公孫衍在秦國當過官,知道嬴駟的野心,河東地區對于秦國而言,可真是如鯁在喉,不拿下河東,秦國始終難以去爭奪天下。
惠施稍稍點頭,道:“如今看來,還是趙侯深謀遠慮,如今誰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趙侯一直以來都是追求自強,別多逼逼,揮起大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