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同志你好!我是夏渝州!” “夏書記好,我是楊思俊。” “聽楊老師說,你也是京海大學畢業的?” “嗯,16屆材料院的。” “真的呀!我是17屆文學院的。說起來,我還得叫你一聲學姐呢!” “別別別,夏書記折煞我了。”楊思俊尷尬地點了點頭。 “走,回屋里!回屋里說。”楊栓虎說道。 …… 社火又叫射虎,源自巫儺。 遠古時期,人們對于生老病死、日月星辰、電閃雷鳴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只能幻想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于是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神。 特別是農耕文化出現之后,人們對于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渴望日漸強烈,也就出現了各種祭神驅鬼的祭祀活動。 從最開始戴著面具跳儺舞,再到游神、迎神的裝社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Cosplay。 社火的種類很多,按照表演方式,有馬社火、背社火、山社火等。 大體上都是裝扮成各種各樣的神仙,進行游街。 血社火在這里里面屬于另類,主要以裝扮惡人,表演刑罰為主。 表演者在頭部、胸口、腹部、背部等部位,用鋤頭、鍘刀、菜刀、斧子、剪刀、小板凳等插入或砸入,一半露在外面,看起來鮮血淋漓,十分恐怖。 血社火源自于唐朝時期曾風靡一時的祆教。 祆教的傳教士依靠幻術吸納信徒,經常表演挖眼剖腹、吞刀吐火而不傷。 這種幻術曾一度被禁止,但還是在華夏保留了一部分,跟華夏原本的社火結合之后,就形成了血社火這種獨特的表演方式。 …… 夏渝州喝了一口茶,說道:“楊老師,有沒有想過把這項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楊栓虎:“夏書記,不瞞你說,我一直想找個合適的傳承人,但是現在的年輕娃娃,都對這沒啥興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