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目了然-《燕辭歸》
第(3/3)頁
饒是安逸伯這樣的長輩登門探望,都是坐下吃了杯茶就被送客了,想問的一堆問題也沒有任何答案。
圣上不提,太子不提,輔國公自己也不說,如此狀況下,其他隨著從裕門關回來的官員、兵士,也都閉緊了嘴。
神神秘秘的,后來猜測也不少。
有說就是打仗傷的,只是滿朝歡呼擁著太子殿下,輔國公的傷勢會給殿下的盛名抹灰,干脆不提。
又有說是自己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了,丟人丟面,當然不提。
還有說什么輔國公自己不聽軍令,擅自離開裕門關,以至于受了傷,如此冷淡處理是為了保護他,得虧沒有釀成大錯,否則圣上想護都護不住。
各種傳言都有,有人信、有人不信。
直至今日,大伙兒都沒弄懂輔國公到底是怎么受的傷。
可他們還記得劉大人當時的反應。
“不在儀仗中?莫不是給太子殿下惹了麻煩、讓殿下厭煩了?”
“去問了,他母親去看他,也沒比閉門羹好多少。”
“我也去了,只坐在花廳吃茶,他根本不愿意見我。”
“他的性子如此,大抵也是心存了些愧疚,才會這么排斥。”
“若真無錯,豈會張不了口?只要他愿意說,我與夫人還能不信他嗎?”
“好在殿下平安回京,邊關亦一切安穩,他應該也能放松一些,給他一點時間吧,等他過了心中那個坎,應該就能振作一些。”
……
那些話有錯嗎?
好像也沒有大錯。
可與今時今日一比較,更關心誰、更向著誰,一目了然。
“做父母的,誰敢說自己一碗水端平了?”有人憨憨笑了笑,“輔國公自己當鋸嘴葫蘆,小的那個可是把事情與劉大人說得明明白白……”
“端不平,也斷斷不至于撒了去,”安逸伯擺了擺手,道,“你們這些年輕人,一點不知道體恤老人。
年輕好啊,年輕想不到年老的痛。
也就只有老夫這樣的,會知道輔國公傷腿難受。
走了走了,老夫的老寒腿受不得這天氣,回家烤火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