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軍方的人離開之后,嬴政讓趙高把呂不韋帶來了,要說秦國最能搞錢的人是誰,呂不韋首選第一,作為昔日的巨賈呂不韋精通商賈之術,這些年能養得起如此大規模的門客和家仆靠的就是自己的商隊。 呂不韋在聽了嬴政想要賺錢的想法之后,沉吟了一下說道 “商賈之道,在于流通,將東海之鹽運輸于西北之地,將楚之新柴運至燕,將一地廉價之物運輸到另一稀缺之地,這些是最普通的商賈,而真正的商賈賺取的乃是權貴和其他商賈的錢,百姓們手中余錢不多,除了滿足自己的日常生計之外基本上不會再去購買其他東西,所以權貴和其他商賈才是商賈最重要的目標。 權貴和巨商最不缺的是錢,他們想要的無非是口腹之欲,虛榮之感,稀缺之物,酒色之想,亦或者盛名罷了,要想從他們手中取財很簡單,但也很難。” “仲父和老師可有什么好辦法?”嬴政看著二人問道。 “如果說什么東西最容易賺錢,無非是鹽鐵罷了,但是這兩樣都是國家根本不能輕易販賣,尤其是現在秦國要對外開戰,更是稀缺。”呂不韋說道,行商本就是積水成流,積土成山的步驟,要想一口氣吃成胖子,都是很難的。 “我倒是有個辦法,開酒樓。”子游看著嬴政和呂不韋說道。 “酒樓?咸陽之中酒肆不少,大多都是經營許久的,恐怕很難短時間賺取足夠支撐軍隊的錢財。”嬴政說道,酒肆要想聞名除非靠著新鮮可口的美食美酒,或者足夠大的名氣,新開的酒肆往往是不容易混下去的。 “咸陽知名的大酒樓大多是朝堂派人營運的,所以在服務上跟百姓商賈私營的差距很大,但是因為法律的限定,這些私營的酒樓不敢擴張,所以導致出現了大的酒樓質量很差,權貴們不喜歡,小地方服務雖好但地方不夠高貴,權貴們看不上, 大王不妨讓少府經營一處奢華的酒樓,提供尚好的服務,讓這些權貴和官吏去消費,最重要的是要讓這酒樓運營開來,開滿七國,借著他國權貴之財來滿足我們秦國之需。”子游說道。 雖然秦國的法律對于官吏要求很嚴格,但是也是允許他們出入酒肆的,這段時間李斯已經著手修改秦法了,其中一些律條已經更改,相較于之前的嚴苛,已經變得相對開明了。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再讓一些有名氣的大臣或者權貴在酒樓吃飯消費,再打出酒樓的名聲就好,當然權貴縱然有錢也不可能天天去,還可以將酒樓多修建樓層,以消費的價格高低劃分樓層,越高的樓層服務越好,喜歡攀比之人自然會多花費金錢去更高的樓層。”呂不韋兩眼放光的說道。 權貴和商賈最喜歡什么?當然是面子和奢侈的東西,但是秦國上下簡樸,尤其是歷代秦君很不喜歡這種奢侈的行為,所以秦國上下權貴官吏在表面上也是營造了這種簡樸的行為,但是私底下也不會虧待了自己,而且現在有了這么一個地方讓他們好好享受自然會去消費,至于說會不會擔心這些大臣因此而腐敗了,呂不韋想他們也不會拿著自己的九族開玩笑,而且現在秦國也不缺少官吏了,靠著子游拉來的儒家弟子暫時也不用擔心這件事。 秦國現在的讀書識字程度要比之前更高一些,這一切都是歸功于子游拉來的儒家弟子,這些弟子大多都在基層,其中很多人都屬于是助理職位,平時并無太多的事情。 于是儒家弟子骨子里那種教化和當老師的基因開始躁動起來,一個個開始開辦私學,效仿當初的孔子收兩個肉條或者一點糧食,就讓普通人家的孩子進學堂讀書,雖然不能說教導出來什么名士,但也讓他們擺脫了黔首的身份。 “至于說遍布七國,這點恐怕秦國不能出面,最好是從百家中選取一個代理人來。”嬴政說道。 如果是讓秦國出面在其他國家開辦,恐怕會被當成間者機構,嬴政比較中意的是儒家,因為儒家的弟子夠多,還都是識字的,而且靠譜,但是儒家對這種商賈行為是不屑的,一時間嬴政倒不知道該讓誰來了。 呂不韋和子游思索了一番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合適的,子游說道 “可以打著儒家的名義讓羅網的人去經辦,儒家內也沒有什么善于經商的人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