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們不過是貪命之人罷了,為了自己的性命拋棄了城中百姓逃跑的小人罷了。昔日君上對于門客的品德要求十分苛刻,若是在大戰(zhàn)之時拋棄百姓棄城而逃,早就被張耳一劍殺了?!眳问苛疾恍嫉恼f道。 說到這里呂士良也是無奈的嘆氣了一聲,如果魏國當真有和秦國一戰(zhàn)的能力,這些兩座城池的郡守也不會逃跑了,而他也不會如此主動的投降。 當初子游和張耳約定好之后,子游答應對魏國投降的百姓不犯秋毫,更會像是對待秦國百姓一般對待魏國百姓,張耳這才答應子游,在將來秦軍攻魏的時候提供幫助。 當初他們這些門客知道這個約定之后,紛紛斥責張耳是貪生怕死的小人,不配成為君上的繼承人。一些人當場憤然離去,但是更多的人則是思考著張耳和子游的約定。 魏國和秦國之間的差距,他們這些人是十分清楚的,一旦秦軍攻魏,他們哪怕全力抵抗,最終的代價也是秦軍攻占魏國。既然結(jié)局已經(jīng)注定,他們能做的就是保全魏國和魏國的百姓,讓這些百姓在戰(zhàn)后也不會被饑寒威脅,也算是對得起他們當初的君上,信陵君。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韓國就被攻占,而攻占之后的韓國百姓沒有被秦軍絲毫侵犯,反而有了自己的土地,也不會再被那些惡劣的貴族豪強欺壓的時候,這些門客知道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于是紛紛開始為之后的秦國攻打魏國做準備。 當初信陵君的門客因為聲望和才能,不少人擔任著魏國的官職。信陵君死后因為這些人在地方備受愛戴。魏王增也沒有去清算他們,繼續(xù)讓他們擔任著官職,希望他們能夠繼續(xù)穩(wěn)定自己,來保證自己能夠安穩(wěn)享樂。 而這些門客也是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開始充當秦國的間者,負責地方城守的門客時刻都在做著舉城投降的準備,而身居高位的人則是將一些重要關隘的守將換做無能之輩??梢哉f現(xiàn)在小半個魏國看似在魏國手里,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秦國的了。 “原來如此,那不知道呂先生之前找先生所為何事?”李信問道。 “只是想要拜見君候罷了,我們和君候做了約定,我想要提醒君候不要忘記了當初的約定,但看到秦軍剛才背誦戒令的時候,我便知道,秦軍并非是我想的那般?!眳问苛夹Φ?。 子游是秦國的徹侯,封號景,他們這些門客稱呼子游自然不能再像之前那般叫做先生,而是稱作君候。 “先生此刻在潁川郡視察民情,要過些時候還能抵達榆關。”王賁說道。 “我也不心急,既然如此,榆關我就交給諸位了?!眳问苛颊f道。作為投降城守,他自然不能再繼續(xù)處理榆關的事務了。 “不,呂先生還請繼續(xù)處理城中事務,我們相信呂先生。”王賁突然攔住了準備離開的呂士良說道。 聽到王賁的話,呂士良微微一愣,他沒想到王賁竟然還將榆關的政務交給他,絲毫不擔心他會心存歹心。李信看著王賁和備受感動的呂士良,心中十分贊同王賁的做法,不僅收復了呂士良,還成功將治理政務的事情甩出去了。 秦軍中除了大老粗之外,也有不少讀書識字之人,但懂得如何處理政務就剩下他和王賁了,他們二人也是稍微懂一點,不是任何人都是白亦非這樣的軍政全能型人才。若是要他處理政務,李信寧愿去跟武陵鐵騎對沖。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