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熊啟召集了朝臣一起等候著項燕。 項燕身著項氏一族的七海蛟龍甲來到了楚王宮的議事大殿內(nèi)。 “拜見大王!”項燕行禮說道。 “大司馬免禮,大司馬昨夜休息的可還好?”熊啟平淡的問道,項燕昨天回到的郢都,但是熊啟并沒有召見項燕。 “臣休息的很好。”項燕拱手說道。 “那便好,楚國還需要依靠大司馬。大司馬應該知道該人為何召回你,如此我們便不兜圈子了,大司馬解釋一下為何繞過朝堂下達命令讓項梁帶著四萬楚軍放棄隨城,而是轉(zhuǎn)到竟陵,大司馬難道不知道放棄隨城,我們楚國云夢澤以北的百里疆土都會拱手讓給秦國嗎?”熊啟冷聲問道。 四周的朝臣也是面色各異,有的期待著看好戲,有的則是擔憂,也有的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啟稟大王,臣并非是想要將云夢澤以北百里疆土讓給秦國,而是為了保留楚國的實力。大王和諸位朝臣可能不知道,秦軍這次攻打我楚國動用了兩路大軍,李牧帶著十五萬秦軍主力在當陽與我對峙,為的就是拖住我楚國主力,從而為王翦率領(lǐng)的第二路十萬大軍從曾息之地攻打唐隨二城,為的就是想要打通溠水,從而占據(jù)云夢澤,進而圍困江陵和郢都,防止江南的大軍支援。”項燕拱手說道 “而我讓項梁帶著四萬大軍撤到竟陵,并非是甘愿放棄我楚國的疆土,而是無奈之舉。楚國榨干全國之力也不過湊出來三十萬大軍,二十萬在當陽城,六萬在唐隨,四萬在江南,而秦國呢?隨時都能發(fā)兵五十萬攻打我楚國,更何況楚國現(xiàn)在占據(jù)韓趙魏燕四國之地,天下肥沃之地大多已入秦國,糧草軍械秦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我楚國呢?這次出兵的糧草開始全國緊衣縮食所湊的。 楚國有武安君李牧、上將軍王翦、左將軍蒙武,戰(zhàn)將楊端和、司馬宿、蘇角、李信、王賁等等,能征善戰(zhàn)者比比皆是,而我楚國呢?能與之抗衡之人少之又少。 無論是兵力的人數(shù)、戰(zhàn)力以及糧草后勤,我楚國都遠不如秦國。若是我們再一味的拉開戰(zhàn)線,分兵和秦軍對抗,對我們極為不利。若是死守隨城,且不說我們的軍隊無法提供有力的支援,隨城距離郢都百里之遠,若是秦軍繞過隨城攻打新市南下竟陵,那時候郢都便是真正的危險了。 與在隨城這座孤城和秦軍死戰(zhàn),白白浪費我楚國將士的性命,不如將其調(diào)往竟陵。竟陵為云夢澤與漢水之門戶,北能控漢水,東抗云夢澤,西守衛(wèi)郢都與云夢澤之連接,南與江南呼應,隨時可以保證江南的軍隊和糧草供應,是兵家必爭之地。 到是當陽有二十萬大軍對抗秦軍主力,以竟陵控制云夢澤,再以夏首、孱陵、滋方、竟陵和當陽為戰(zhàn)線,抵抗秦軍,足以保證郢都和江陵的安全。五城互為呼應,只要一城被攻,其他城池都可直接派兵支援。同時郢都和江陵沃土千里,糧草充足,百姓眾多,哪怕其他的土地全部淪落秦國之手。 秦國一時間也無法攻入我楚國核心腹地,除非對方動用五十萬以上的大軍攻打,但秦國因此必然元氣大傷,到時候大王與諸位朝臣南下長沙,再做圖謀,又何嘗不是機會呢? 臣之所以繞過朝堂直接下達命令,是擔心秦軍徹底圍困隨城,從而讓我楚國云夢澤以北再無戰(zhàn)力,到時候國土才是真的讓秦軍隨意取之。” 項燕的話一出,楚國的朝臣都蒙了,他們都沒想到項燕想的竟然這么多,一時間所有人都開始議論紛紛。 王位上的熊啟看向項燕的眼神也變了,原本熊啟就沒有打算過度懲戒項燕,將其召回也是因為感覺到自己的威嚴被藐視,權(quán)力出現(xiàn)了危機,但項燕這么解釋,熊啟頓時明白了項燕真的是一心為了楚國。 “糟了,寡人中計矣!”熊啟猛然從王位上坐起來懊悔的喊道。 聽到熊啟這么一喊,議論紛紛的朝臣突然停了下來,看向了熊啟。 此時熊啟看著下面站著的項燕懊惱不已,現(xiàn)在他才想明白自己這是中了秦軍的離間計了。 “快,大司馬快回到前線去,立馬派人去隨城,讓項梁帶人撤走!”熊啟喊道。 大部分的朝臣還處在不明所以之中,項燕看著懊悔不已的熊啟,心中無奈,但還是祈禱秦軍并沒有圍困隨城。 忽然間大殿外出現(xiàn)了混亂的聲音,正處于懊悔不已的熊啟當即生氣的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