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自己打造一個學術交流報告會議。 或者是和其他學術組織進行合作。 重點不在于是否能夠掌握主導權,而是普及更多的種子。 然后第二個則是選擇接下來需要兌換的技術資料。 在系統給出的四個科技發展方向里。 未來一段時間,最起碼眼下的一時半會兒,王帆的方向主要還是能源材料的氫氧燃燒電池和航空科技方面。 目前他只有1000點積分,雖然馬上伴隨著硅碳負極材料的正式投產,就會有一大筆進賬,但是悠著點花,總是沒錯的,以防不時之需。 其他方面只能往后挪一挪。 而且他也需要一點時間讓上面來反應。 總不能一次性瞬間掏出橫跨各個方向的黑科技吧。 怎么看怎么不現實。 收到王帆消息的邵志國,臉上的笑容簡直合不攏嘴,只覺得天上掉下來一塊巨大的餡餅,狠狠的砸到他的頭上。 類似于這種慣例時間舉行學術報告會議,對于一所高校來說,百益而無一害,是相當有幫助的。 看著今天如此爆炸性的效果。 邵志國正想著過兩天有機會找王帆說一說呢。 沒想到,今天晚上王帆就主動找他來問了。 “王帆同學,其實一直以來,學校內部就有類似的想法,這兩年一些高校都展開了類似的活動。” “就比如說前兩年,宣州分校區想要成立類似于汽車電子的每年一次的固定學術交流報告會,邀請世界著名的教授前來。” “但是,你知道的,學校的資格還不夠,也沒有什么太過出名的校友進行牽頭,國外的一些著名專家學者也不是很看得上,所以這件事一直就沒有落實下來。”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說到這里,邵志國的語調往上提高了幾分,言語中充滿興奮: “在這一方面,我代表學校可以全權支持你。” “希望能在你的牽頭下,夠早日成立我們自己學校都的學術交流會議。” 說完這些,邵志國停頓了三四秒鐘,然后看到桌面上的一封文件,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開口問道: “對了,王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帶學生?” 王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