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系統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第一個是依照目前的技術,基于高強度材料打造的鋼骨架外骨骼。 另一種就是完全不同的方向生物外骨骼。 采用了一種新型生物合成技術。 有點類似于生物纖維。 結構高,重量輕。 各方面數據相對于鋼結構來說,要遠遠的超過,但是關鍵的一點就是制取困難,成本幾乎是第一種的五倍以上。 接著,王帆把兩種方案仔仔細細從頭看了一遍,再三考慮之后,否決了生物外骨骼技術。 雖然說這一種外骨骼技術優勢很多,比如能源的供給,零污染,但是,根據他在系統內部的搜索,目前總裝部門的科研單位里有關于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很少。 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如果要按照生物外骨骼來做,就是從無到有從零開始。 篩選完第二個也就只剩下第一個。 “第一個解決方案,與其說是一個外骨骼作戰機甲,倒不是說是一個外骨骼機器人,外形酷似人形,下肢方面基本上被高強度的鈦合金所覆蓋。” “采用硅碳負極離子材料電池+超級電容器作為主要電源供給,再達到環保無污染的同時,能夠達到超過72小時的高強度續航,同時第二代仿生人機耦合技術…………” 王帆一邊閱讀著資料,一邊自顧自的念叨著。 “超級電容器。” “這不就是楊老的主攻研究方向嗎。” 王帆看到這個名詞,迅速反應過來。 所謂的超級電容器,就是指介于傳統電容器和充電電池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裝置,它既具有電容器快速充放電的特性,同時又具有電池的儲能特性。 算是plus版本的電池。 再加上硅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 也就是說基本上的技術路線就沒什么問題。 想到這里,對于第3代外骨骼作戰機甲的能源供給王帆,心里已經有了大致的譜子,最起碼最基本的脈絡已經有了,接下來就是框架的建立以及各方面細節的完善。 “正好這一次讓大家練練手。” “給整個小組找點活干。” 王帆在心里自顧自想著,接著打開群組,艾特了全體: 【全體都有:明天上午8:30,硅碳負極材料離子電池小組實驗室準時集合。】 盡管這一會兒是12點多了。 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基本上都沒有入睡。 正在寢室里啃著氫氧燃燒電池技術的陳偉,看到群里發的消息,立馬朝著吳志林喊了一嗓子: “老吳,你看看群里。” “啥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