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練著練著,劉梼也來湊熱鬧。 然后再看他所教的這一隊,一大半都是女的,演阿紫的陳好、演木婉清的蔣昕、演鐘靈的楊蕊、和演段正淳一眾老婆的演員等等。 俞飛鴻直接搶走了指導權。 那吃醋的心理,惹得呂布一頓笑,也好,落了個清閑。 第七天后。 張縉為幾個主要角色設計好了動作風格,開始進行針對訓練。 武戲是武俠片的關鍵因素。 而在這個武俠大熱,武俠劇層出不窮的年代,武打設計供不應求。 想要抓住觀眾的心,就得避免“動作、招式流于表面”、“招式單一,缺乏變化”等等一些問題。 自從接下這部戲,張縉就一直在與呂布討論、研究武戲的設計。 最終,他們得出一個主要路線“圍繞人物性格設計的個性化武打”,依據原著對人物的武打描寫進行設計,并且使之更加真實可信。 在武打場面的設計上,不去一味模仿港臺劇中的電光火石和內地影片中的真刀真槍。 而是按照張記中提出的“文戲武拍,武戲文拍”的要求,在港臺的玄虛和內地的樸實間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創造一種新的藝術風格,既讓文戲動起來,又讓武戲具有文戲的人物性格。 比如在對“降龍十八掌”的設計上,并未用黃日華版里直接上金龍特效,而是將喬峰身邊的任何“環境”材料組成他“降龍十八掌”的威力源泉,如果在水邊,就是水,在山上,就是山石草木,突出了喬峰的“力量感”。 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沒有一味追求炫技,也沒有過多加入慢動作、特寫的爛俗武打拍攝方式,有的就是武打設計上的務實感和唯美感。 “我沒推薦錯人吧。”趙箭得意的說。 “的確有一手,不比元斌差。”張記中在立項天龍和神雕之初,首先想到的剛剛合作過笑傲的元斌。 元斌既是導演,也是武術指導。 而且一點不差,七小福之一,成籠、洪琻寶、元彪、元華的師弟,1992年就憑借《新龍門客棧》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武術設計獎。 后來征詢趙箭意見。 趙箭恰好在跟呂布、張縉一起拍攝《寶蓮燈》,非常欣賞兩人,就極力推薦他們。 而趙箭又是從《三國演義·南征北戰》、《水滸傳》就跟著他的,等于是他的御用動作導演了,有著很高的話語權,最后接受了趙箭的推薦。 現在看來,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