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火出圈的契機-《這個青梅竹馬有問題》
第(2/3)頁
通過描寫海浪中彌散的血跡、無望而決絕的步伐,并將海浪賦予以人的情感,無不體現出作者情感的宣泄。
歌詞所講述的故事富于對人稱視角的變換也是描寫的一大亮點——
第二人稱的敘述視角不僅有利于抒發深層次的情感,由點及面地闡釋時代大背景下社會主流群體的生死觀,還能引發聽者進一步的遐想:
歌詞中的講述者,在女子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和她對話的“我”,究竟是女子的知心伙伴,還是該女子的精神寄托?
但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是作者精神的化身。
顯然在一些聽者的主觀意愿中,他們希望該女子生前有人陪伴著她,即使在蹈海的前夕還是有人能夠悉心傾聽她的肺腑之言;但在部分崇尚現實主義的評論家看來,后者是更加接近主旨的一種可能。
歌詞塑造了一個身著白紗柔裙的失意女性形象。
……(省略千字)
無論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的張九齡,抑或“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蘇東坡,都更側重以哀景寫樂情。
他們在詩歌中闡述的人生觀是在飽經挫折的人生閱歷上產生的,并不斷借其說服自己成長為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謙謙君子,這是與當時儒家思想積極應世的要求相吻合的。
與之相比,《海底》所表達的精神內核則更加絕望,是更加沮喪、陰郁的意向表示。
在多數現代群體的意識里,多數理想是脫離實際、不可能實現的,無論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努力,終將“一切散為煙”。
……
【逝水無痕】洋洋灑灑近兩千字的長評,足以看出她反復傾聽這首歌之后,其感悟是有多么深刻。
她對這首歌當然是喜歡的,否則也不可能一直單曲循環,并且為它寫下這么長的樂評。
但有喜歡這首歌的樂評人,當然也就有不喜歡的,比如說那位之前銳評過許清如卻被打臉的【范行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