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茶室,茶香中,三人組聚齊。 “真是沒想到我的心愿可以完成,我們能在一起做節(jié)目。”馬夕一邊斟茶一邊說道,“老許應該是除了自己的訪談節(jié)目幾乎沒有出現(xiàn)在其他節(jié)目中,小師弟就更不用說了,就不是一個喜歡拋頭露面的人。” “我現(xiàn)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可以不用問別人問題了。”許知遠笑道,“其實某種意義上我是個社恐,不太愛出去,也不太愛說話,如果不是為了我的書店,我也許就不會做節(jié)目。” 蘇葉和馬夕哈哈大笑,在這個時代做書店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事情,說情懷是因為很多書店很難做到真正盈利,許清遠就是這樣,通過做節(jié)目然后補貼自己的書店。 “我們需要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樣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蘇葉笑道。 “還是小師弟說話好聽,突然就覺得自己高大了起來。” 馬夕也是露出笑容,“如果說邀請老許已經(jīng)夠有難度,那么邀請小師弟我自己都毫無信心,因為他太無欲無求。” “師兄,你真是高看我了。我也是一俗人,這不眼巴巴地過來了,希望上了師兄的節(jié)目可以多賣點書。” 馬夕搖頭而笑,“賣書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絕不是全部。” 蘇葉一愣,隨即莞爾,馬夕說的沒錯,如果為了上節(jié)目而賣書,蘇葉大可以托關(guān)系上其他節(jié)目,師兄辛夷就有朋友在電視臺工作,他不會跟辛夷客氣的。可蘇葉還是答應了馬夕,是因為他覺得馬夕和許清遠很有意思,三人頗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人這一輩子,頂多就三五知己,七八好友,他覺得這兩人是可以做朋友的。 “也許是因為我們?nèi)齻€都是一類人吧。” “怎么講?”兩人疑惑的目光都看向蘇葉。 “首先我們都是‘社恐’,社交的意義其實在于放松,溝通,但我想我們都可以做到獨處時很自洽,需要社交但又沒那么需要。其次我覺得我們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悲觀主義者。” 馬夕不由開口道,“你說我們是‘社恐‘,這點我不否認,但你從哪里下的判斷我和老許是悲觀主義者。” 蘇葉不緊不慢,“我看過許師兄的采訪,他很喜歡解構(gòu),解構(gòu)主義的誕生是因為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自此解構(gòu)主義應運而生,它的誕生就是為了自由,它要瓦解語言、信仰、機構(gòu)、制度,直到方方面面。為什么要瓦解,是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對的。某種程度上,這種認知是悲觀的。” “那我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