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41章 尾聲(本書完)-《佛門咸魚的苦逼日常》


    第(1/3)頁

    第241章  尾聲(本書完)

    因緣所生一切法,前逝后繼,因果相續,永無間斷,生滅無常。

    譬如春秋交替,兼有寒暑。

    又如草木旺盛,難免枯榮。

    人乃血肉所造,自也如此。

    善行從懂事起,就活得順遂,修行生活幾無波瀾。

    孩子單純,便從來不會考慮很多復雜的東西。

    但人的成長,必然會面對一些不愿面對的,比如,生、老、病、死。

    善行八歲這年,春寒未散之際,老和尚福廣大病,僅三天,眼見就不行了。

    彌留之際,弟子們都圍攏在他的榻邊,神色哀痛。

    但老和尚面上并無痛苦,只斜著頭望著徒子徒孫,可惜嘴唇抖動著,始終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

    住持緣法伏身到近前,也是聽之不清,只得凄哀的退到一旁誦經。

    偏這時,一向懂事的善行卻是掙脫了師侄的牽扯,不顧師兄的喝止,沒規矩的站到了三位師伯之前,跪地膝行至床邊,握住老和尚干枯的手掌,貼到自己臉上,并紅著眼眶小聲說了什么。

    具體內容,除了長輩和靠近的師兄,再無人聽得。

    事后也有人詢問善行,他到底說了什么才讓老和尚含笑辭世,但善行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當時的情景了……

    到善行十三歲時,天禪寺輩分最高的福德太師叔突然敲鐘將所有弟子叫過來,修了好多年閉口禪的他只說了個“善”字,就沒了聲息,后山舍利塔又添了一座。

    也是在這一年,由于新晉的知府對天禪寺頗多打壓,寺中商議好幾日后,大師兄善果帶著大部分的人下山,去濟南府新建一座下院。

    至此,天禪寺冷清下來,這讓年少的善行極不適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郁郁寡歡。

    二十一歲受大戒,與善純師兄一同到了濟南府,師兄做了監寺,他則跟在佛興寺住持善果的身邊,參與了翻譯大藏經的工作,五年后才回返。

    時光悠悠,又是十年過去。師門長輩先后離世,到三師伯緣空圓寂時,善行已經三十六歲了。

    這時的佛興寺雖然建立時間不長,卻極其興旺,寺中僧人已達數百之多,已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叢林,

    也不知善果師兄怎么想的,門下弟子眾多,偏不顧反對,執意要將佛興寺住持的職位傳給年紀最小,資歷德行都還不足的師弟。

    可善行更喜歡清凈些的日子,為怕麻煩,只和天禪寺住持善銘打了個招呼,悄悄下山,托缽做起了云水僧。

    凡是有些名望的寺院名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也正是這辛苦的修行,讓善行開闊了眼界,見識了世間冷暖,又豐富所學,對自身修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這一走,不知年月,等風霜染白了眉毛,皺紋爬上眼角,青州善行已經成了大雍有名的高僧,在各地都有其傳說流傳,擁護者甚多。

    他卻走不動了,帶著幾個徒弟重新回到天禪寺,一面教導弟子,一面整理自身所學,此后再不曾下山。

    然后徒弟又收了徒弟,到了早晚課或是用齋時,呼啦啦一大半都是他的徒弟徒孫,善行心中愜意極了。

    他從小出家,雖不知父母是誰,卻得到更多的關愛,長輩和師兄對他無不照顧有加,不忍苛責,修行路上也是順風順水,絕少煩惱。

    就算就此閉眼,也算圓滿了。

    他笑著喝掉缽中最后一點粥,原想著回房小睡,可走了一半,突然心中一動,轉了個方向,徑自來到后山的觀景涼亭。

    剛過中秋,漫山的翠綠早已褪去,放眼望過皆是色彩繽紛。他的目光被一隊飛鳴的大雁吸引,視線追隨,可在掃到正頭頂的那輪大日之時,驀地怔住了……

    ——

    地球,早春時節,遠方山野枯敗空曠,依舊殘留著白雪的印記。可今日島城卻下起了雨,夾帶著雪的雨水澆下,空氣重又變得冰冷。

    陳宗坐在車上,目睹了一場葬禮的結束。估算著時間差不多了,才攏了攏白發,從助手那里取了,打開雨傘走入墓園。

    參加葬禮的親朋學生都散了,只有一個灰袍和尚孤零零的執傘站在雨中。

    陳宗將鮮放在秦氏夫婦的墓碑前,三鞠躬后,小聲對和尚道:“大師還請節哀。”

    那和尚只是點頭,并未說話,面上也沒有表現出多少的悲痛神情。

    陳宗掃了眼已被雨水打濕的圈,又看向和尚,作為安全局與緣行和尚的聯絡人,與其交往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如今他已白發蒼蒼,即將退休。可資料上只比他小上三歲的緣行,卻宛若青年,歲月似乎沒有在其臉上留下任何痕跡。這便是修行人啊,真是讓人嫉妒。

    “大師今后有何打算?”他猶豫片刻,又問了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