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漢軍退卻-《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第(1/3)頁
第九十章 漢軍退卻
陸遜以歸順孫慮為條件,連絡朝中武臣一起逼孫慮罷免司馬懿。如若不然,他說他寧可歸降季漢。說起來,這也算是“兵諫”了。不過這一招雖然厲害,但他卻知道孫慮雖然算不得明主,卻也不是肯受脅之人。下坯城,還有一場好亂,可是他著實沒有料到孫慮會同意他的“無理”要求,輕易將司馬懿免去太傅之職,并同意自己入城。
消息傳來,滿營一片喧嘩,諸將皆興高彩烈,認為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東吳馬上可以聯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季漢了。陸遜卻只感到一陣又一陣的無力。
他發現司馬懿太難對付了。
這段時間,他鬧得很是厲害。他以孫登一黨的身份,輕離守地,囚禁丁奉,違抗過孫慮的旨意,與漢主私下相見。在平常的情況下,自己這種舉動只有死亡一途,不但自己要死,而且會滿門抄斬,一個不留。但是陸遜知道,這只是在平常的情況下。眼下孫慮雖然為帝,但卻并沒有那樣大的實力。畢竟自己是一方諸侯,本人能力高強,而自己的家族在東吳乃是大族,旁的不說,僅是私兵部曲就有數千,各府官吏數不勝數。眼下季漢來攻,各地疫病初除,流言四起,正值多事之秋,孫慮無論如何也不敢在此時對自己輕易下手。不但如此,在沒有完全掌控東吳的情況下,他還會對陸家一族好生照顧,不會加以傷害。所以他對自己并不擔心。而且,眼下由于季漢來攻,孫慮只能在江北苦守,不然他才登帝位。就大敗而歸,何顏見江東父老?孫權死的不明不白,東吳上下人心動蕩,太子孫登雖然落敗,但他在民間的威望卻在孫慮之上,在江東的軟實力也不弱于孫慮。這就是陸遜讓孫登獨下江東的原因。只要太子能得到張昭、顧雍的支持,站穩腳跟,穩定江南。那么就算是江北大敗,東吳也還有恢復地力量。與孫慮之間的爭斗還不算失敗。
而自己留在北方,只有兩個目的:一是要借季漢之力來對付孫慮和司馬懿,二是借孫慮之力來抵擋季漢如潮而來的大軍,讓東吳不至于因此一戰而大敗虧輸。
眼下他與東吳諸武臣雖然派系不同,但互相之間的猩猩相惜由來以久。自己只要表露出來肯于投靠孫慮,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勸動孫慮免去自己的所有罪責,同意自己入朝。司馬懿初入朝堂。必然抓著到手的權力不放。而這時司馬懿肯定會反對,因為自己對他的危脅是顯而易見地,就算是孫慮能容自己,司馬懿也無論如何不會容自己。那時司馬懿與諸武將之間關系越來越緊張,自己便可乘機設計。用暗藏于下坯中的精兵除去司馬懿。
可是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招以文臣對付司馬懿,還未行動,司馬懿就將文臣之首闞澤抓了起來。自己第二招用武將來壓他??墒撬抉R懿還沒有招架,就“認輸”了。陸遜只覺兩次出招,兩次都好象是打在了空處,軟綿綿渾不著力,幾乎閃了自己的胳膊。
這是計策!是司馬懿和孫慮合伙對付自己的計策!只要自己一入城,失了大軍護衛,憑自己一個人,立時便只有死之一途??墒?。眼下在表面上看,孫慮對他的讓步已經夠多了,若再不入城,只怕會失去東吳武將之心,弄不好他們來個群起而攻之,那時就麻煩了。
不過,這種陰謀只對付旁人,自己可不懼他。
他當即提筆寫信給孫慮:“陛下信任陸遜。陸遜敢不從命。然自古飛鳥盡而良弓藏,陸遜雖不辭死于國事。卻不甘死于自己人手下?!敝苯影堰@個陰謀挑明了。
未幾,孫慮回復:“將軍興兵叛亂,朕不罪你,將軍逼宮索權,朕不罪你,將軍手持兵馬,索要無度,當真以為朕十萬大軍,無治你之能不成?咄咄逼人,你自己所言忠心何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