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孫登,無論如何,天下只有歸一,百姓才不受刀兵之苦,季漢統(tǒng)一天下,誰也無法阻擋。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都無法阻止這一天的到來。”我冷靜的說道。 孫登痛苦地流下淚水,卻一眨不眨的盯著我:“為什么要明明白白的對我說,我既錯看了你,你直接殺了我們好了,為什么還要加這樣一付擔(dān)子在我身上,為什么明明白白告訴我讓我當(dāng)傀儡,為什么逼我面對東吳滿朝文武的巨大壓力?我受不了!” “不,你受得了,這是你地責(zé)任!你以為我這樣逼你,對我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么?誠然,馬上就要奪得天下,但是,我的責(zé)任,才剛剛開始!表弟,為了天下免受進(jìn)一步的圖炭,你必須把東吳交給我,必須把你手中的大臣們交給我,我會重用陸遜、諸葛瑾、顧雍、張昭等人,大漢天下需要人才,才經(jīng)戰(zhàn)亂的天下需要人才!為了天下百姓,你必須當(dāng)這個傀儡,擔(dān)這個罵名!” 孫登望著我,久久之后,點頭道:“表兄,答應(yīng)我,要善待百姓!” 我重重的點下頭去。 是夜,孫登與江東諸臣架舟東去,順流而下,轉(zhuǎn)眼間不見帆影。唯余季漢巨大的樓船駐于江心,巍巍然有如山岳之高。 江面上,濤聲滾滾,江風(fēng)輕拂,櫓聲吱呀。我一手執(zhí)杯,竟似癡了。 此時,長天上,星河流轉(zhuǎn),流風(fēng)暗換,北斗高懸。 江南江北,一片安寧。 …… 建興十一年(西元232年)五月十日,孫登引東吳百官順降季漢,被封為吳侯。 五月十三日,朝庭征陸遜、諸葛瑾、顧雍、張昭、諸葛恪、呂范諸臣入朝。在孫登親自斡旋下,諸臣含淚離開建鄴。張昭于北行途中病故。 五月二十日,孫登之姐大虎與全琮引軍造反,欲誅孫登重建吳國。十五日為孫登所破。全琮、大虎自盡。東南悉平。 建興十五年,在季漢為相十六載地孔明辭相,陸遜繼位。孔明辭相后歸隱南陽。石韜從之。后徐庶自青州歸來,崔州平自廣陵歸來,鹿門學(xué)子又重新相聚首,終日吟詩彈琴,好不逍遙。 其后,大將軍張飛亦辭將位,往附之。南陽猿鹿,苦受其毒害。 建興十七年,王濬水軍通夷洲(今臺灣)及亶洲諸地。后自海路西尋天竺、安息、大秦諸國。海上絲路隧通。其部下衛(wèi)溫于建興二十一年達(dá)大秦。 建興二十年,北疆柔然部謀反,破扶余國。繼任車騎將軍姜維與征北將軍李昴、關(guān)鳳引軍大破之。季漢在草原實施“推恩令”,分封諸部,劃分草場,草原諸部,最大者不得過五千人,過五千人可推恩于一個子侄為頭領(lǐng),各族雜居,不是相擾,此后草原諸部百年未能為害。 柔然部謀反之時,西羌國同時再叛,征西將軍鄧艾引軍千里偷襲,滅其國,擒其國主。 建興二十一年,陸遜辭相,諸葛喬繼相位,姜維為大將軍,王濬為水軍大都督。由于這三人皆是漢主幼年侍讀,野史稱之為“侍讀執(zhí)政”。 建興四十年,漢帝劉禪遜位為太上皇,太子劉濬為帝,以其享父之大業(yè),世稱安樂帝,然劉濬一朝,不但國富民強(qiáng),且漢室威名直貫西域之西。西域諸國,皆正式收為漢室之土,是其功也。 劉禪繼位太上皇后,遷于成都,建行宮,名之曰:“思蜀宮”。人皆不解其意。劉禪笑答:“長安雖樂,終思蜀也。” (全書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