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并非不會察言觀色,只是他父王要降,而他不甘心罷了。 他是趙王長子,一日趙王沒有當過,作為王镕的兒子,還時時處處的要和王德明壓制,心中義憤難平。 而且,他害怕呀。 王昭祚怕李星云算后賬。 因為他的老婆是朱溫的女兒,落到天子手上,他焉有活路? 他知道李星云的厲害,也知道袁天罡的手段,但他別無選擇,朱溫殺了李星云滿門,滿門,血債除了血償,只怕沒有他法。 王昭祚是不信,有人能被滅了滿門,卻依舊能寬宥敵人的。 就算李星云能,袁天罡也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就算能為了大業寬宥一時,等到他霸業已成,掃滅諸侯天下一統之時,也肯定會有清算。 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那還不如向死求生,此刻若聚合整個趙國兵馬,與燕國聯合,未必不能成事,赤壁之戰,孫劉不也曾大敗曹操? 若倒戈卸甲投降于大唐,來日一小吏,持文書便可擒拿于他,屆時悔之晚矣。 “天子的事情,豈是我等臣子可以妄議?”王镕看向王昭祚怒喝道,有些不明白自己的這個兒子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父王,漠北動亂已久,兒臣聽聞他們殺的是尸山血海,若燕國滅,趙國和北平國又怎么可能繼續存在呢? 父王曾向朱溫拱手稱臣,又曾向李克用屈膝臣服,這兩個人都是李星云的死地,如果他遷怒與我們,那我們全族只怕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王昭祚看向眼前的王镕,苦口婆心的開口規勸道。 “夠了,我看你今天是沖到了邪祟,迷了心竅,這才如此,如此的胡言亂語啊。 來人,把這個不孝子給我亂棍打出去,罰他在家中閉門靜思。”王镕開口,給王昭祚定下了一個“鬼迷心竅”的罪過,又給他下了一個“閉門靜思”的懲罰,便如此的將此事揭過了。 但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只是水終有蒸發,消散于無形之時,但說出去的話,落到有心人耳朵里,便永遠也揮之不去。 是謂禍從口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