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 夢境精靈-《邪神竟是我》
第(3/3)頁
從這可以看出,【凈世魔焰】的本質(zhì),是將一切物質(zhì),返回到最最原始的混沌狀態(tài)。
而要想對這種混沌造成影響,就必然需要至高無上的意志與信念,足以籠罩整個世界的無垠精神力!
也只有如此,韋德才有一定可能性,吞噬掉……魔淵!!
直到這個時候,韋德才后知后覺的意識到,難怪他身為惡魔,是惡魔中的魔種……也只有魔種天生強悍的精神力,才能在達到中位惡魔之后,可以驅使【凈世魔焰】一絲一毫的威能。
而這一絲一毫的威能,削減數(shù)萬倍之后,卻就成了韋德賦予雷森的【凈世魔焰】權限。
由此得出,【凈世魔焰】當真就是足以毀滅一切的可怖力量!
不僅可以毀滅世界,同樣也可以毀滅韋德自身!
如果可以的話,韋德并不想動用【凈世魔焰】。
直接用尾巴去戳,被動的使用【凈世魔焰】固然很粗糙,但起碼沒有生命危險。
茍一茍,待到大惡魔階層,再去嘗試掌握【凈世魔焰】不好嗎?
何必這么急。
韋德沉默了片刻,最終還是放棄了繼續(xù)茍下去。
飛鳶界的【拯救教會】發(fā)展得如火如荼,一絲絲信仰之力,跨越無盡空間,間斷性的向著韋德身體涌入。
更讓韋德無語的是,這些信仰之力,居然能夠得到【凈世魔焰】的莫名反饋。
韋德的各種天賦、技能,都會順著這些信仰,以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幅度賜予下去。
【凈世魔焰】凈化后殘留的魔焰之珠,至此又有了新的作用。
其次。
魔淵136層枯壁巨石荒原赤石城,噬惡社團的發(fā)展更是猶如病毒擴張。
每一天都有新的角惡魔與利齒魔加入其中。
惡魔們對于【噬惡】的認知,化為另一種更為高端的信仰之力,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涌入韋德身體。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韋德多么低調(diào),只要他走出閉關,進入赤石城內(nèi),都將必然被上位惡魔,乃至赤石城的城主盯上。
惡魔奪取信仰不出奇,但能奪取概念性的信仰,卻無比罕見。
什么是概念性信仰?即存在,就能獲取。
譬如某神只的寒霜法則掌控到了極致,進而將寒霜本身延伸到了概念范疇。
而這就意味著,神只不再需要凡物的磕頭崇信——只要有寒霜存在,只要有生命體有著寒霜的認知,其認知本身,就能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稀少卻又無比純凈的信仰之力!
能夠攝取概念性認知的神只,往往不是走在至高信神的路途上,就是觸及到了虛空神只的邊緣。
如韋德這般,在中位惡魔的層次,就能被動的攝取概念認知的情況……那真的是一個也沒有!
可這事情韋德也很無奈,因為攝取概念認知,并非是他,而是【凈世魔焰】!
但問題在于,【凈世魔焰】太過高端,本身就具備極大的模湖性,除了擁有者韋德之外,怕是沒誰能意識到【凈世魔焰】的奇異。
所以,一旦韋德出現(xiàn)在赤石城,諸多惡魔不會意識到【凈世魔焰】的不對頭,卻只能注意到韋德的不對勁。
在這種情況下,韋德想茍……也茍不住!
只能竭盡所能,去拼上一回。
無垠世界,無比廣大,是無數(shù)世界的集合體。
理論上來說,這個世界應該是一個超魔世界才對。
但無垠世界大多數(shù)界域,卻處于低魔狀態(tài),只因無垠世界距離【未盡之暗】太近。
在韋德的理解中,【未盡之暗】就像是“一鍵還原”,抹除一切超凡,將所有物質(zhì)返本歸元。
其效果倒是與【凈世魔焰】十分相似。
只是從【未盡之暗】衍生出來的【極黑之力】來看,其本質(zhì)似乎比【凈世魔焰】“洗白”后的力量,依然要渾濁了一分。
韋德對此倒也不覺意外,【未盡之暗】說到底,不過是世界律的自然構成。
而【凈世魔焰】……顯然是被某種偉力精心構筑。
從這方面來看,利用【凈世魔焰】去改造【未盡之暗】,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但要觸及【未盡之暗】,首先就得先進入外表的【無真之地】。
而想進入【無真之地】,就必然得與籠罩一切有生命存在的……眾生意識海打交道。
思索到這里,韋德伸手,指尖一點微光亮起。
他想嘗試一下,能不能利用【凈世魔焰】,對眾生意識海散逸出來的異力做出某種改造。
比如,創(chuàng)造出某種由眾生意識海衍生而來的【夢境精靈】。
以眾生的夢境為食。
在食夢的同時,不斷的增強界域的超凡之力。
一切生物,只要有足夠智能,只要需要睡眠,都會做夢。
夢境的誕生與消逝,都會消耗生命體的能量,無論夢中會不會出現(xiàn)某種【夢境精靈】,這個事實不會改變。
換句話說,無論存不存在【夢境精靈】,生命體都在不自覺的散逸自身的能量,而【夢境精靈】所吞食掉的,實則就是這些散逸的能量,只不過【夢境精靈】太過孱弱,無法直接吞食,只能潛入夢中吞食夢境。
噩夢會被吞掉,美夢也會被吞掉,人不會有任何感覺,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夢被吞掉了。
所以,韋德想要創(chuàng)造的【夢境精靈】原始版,是無害的,也是無益的。
不會帶來好處,也不會帶來壞處。
只是,【夢境精靈】的底子,源于眾生的意識海,【夢境精靈】必然會被眾生的夢境不斷影響。
這種影響是好是壞,又會由此誕生什么樣的【夢境精靈】,還真就說不準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