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伱們說有沒有可能寧神是想去珠峰上邊滑雪啊?我意思是從峰頂直接滑雪滑下去。” “看起來這堆裝備的體積都不小,還真有可能里邊有滑雪板,不過……真要去滑雪的話,那可太抽象了!” “他媽的,要去珠峰頂上滑雪滑下去?這是人能想得出來的操作?” “所以如果不是滑雪的話會是啥呢?你登頂就好好登頂啊,你帶一堆東西干啥?” “如果是在營地海拔的話,帶一堆東西還可以說是寧神客串一下夏爾巴背夫這是要去給某個營地送東西,但是突擊營地之上壓根就沒有營地了啊!他不會真背著滑雪板什么的把?” “不一定是滑雪,我覺得也有可能是背著音響話筒什么的,各位寧神的粉絲有福了!寧神準備在珠峰頂上開演唱會!” “珠峰頂上開演唱會可還行……” “……” 各個直播間的討論熱度還在繼續(xù)時。 現(xiàn)場的眾人雖然有心想要去勸一下蕭寧,但都是話到嘴邊說不出口的狀態(tài)。 盡管連尹峰都覺得蕭寧提出的這一想法很抽象,實際實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畢竟提出的人是蕭寧。 這一路上蕭寧給他帶來的震撼已經(jīng)不是一次兩次了。 如果說一名專業(yè)的登山者不可能做到,那么比專業(yè)登山者還要牛逼很多的蕭寧,說不準真有那么一些可能去做到呢? 再者,雖然這趟珠峰計劃的總負責人是陳清,但實際上被紅牛副總裁鄒倚天賦予最高決定權(quán)的蕭寧,是具有針對計劃細節(jié)臨場改動且拍板的決定的。 尹峰很清楚,蕭寧真想這么去干真要這么去干,絕不是他或者其他人勸兩句就有用的。 包括尹峰在內(nèi)的大家都還在糾結(jié)的時候。 蕭寧撂下了拍板的話。 “距離出發(fā)時間還有一會兒,尹隊你們抓緊時間好好休息,接下來到突擊營地的路程能不停就不停,我也去旁邊瞇會兒,到時見準時出發(fā)。” 在一號營地C1的一個半小時休息時間到,按照蕭寧的計劃,由尹峰四人組和蕭寧錢楨組成的隊伍,繼續(xù)發(fā)起對二號營地C2的沖鋒。 離開位于海拔7028米的C1營地沒多久,蕭寧等人沿著珠穆朗瑪峰的北坡山脊向上攀登到了長雪坡路段。 從7028米的C1營地到達7790米的C2營地全程幾乎都是這樣的長雪坡。 這段漫長的雪坡路段總路程約為5.5公里,平均坡度在25度到30度左右。 這樣的坡度并不見得有多陡峭,但總路程擺在那里,海拔也在那里。 相較于正常海拔,在超過七千米海拔之后的任何動作對于體力的消耗都是成倍的。 盡管除了蕭寧之外的所有人都在使用氧氣,可這種體力大量消耗的速度,哪怕是尹峰等人有過數(shù)次登頂經(jīng)歷,也還是感覺到了一些不適。 很快,隊伍行進到了七千四百米出頭的位置。 如果說到達C1營地之前的北坳冰壁是珠峰北坡攀登路線的第一個難點的話。 那么此時蕭寧等人所在的位置,就可以說是珠峰北坡路線的第二個難點。 在珠峰北坡線路的海拔7400米至海拔7500米是一處風口位置,因為地形特殊的原因,這處被稱作“大風口”的地帶由于“狹管效應(yīng)”會導致風力變得比之前的地帶要大得多。 這里常年刮著的風有多大呢? 正常情況下如果登山者在攀登這一地帶時沒有保護繩拴緊路繩,甚至會被沖向山脊的強風直接吹跑! 風力更大所帶來的后果便是溫度更低。 在這個極易導致失溫和凍傷的地帶,除了蕭寧仍舊閑庭信步心態(tài)平和之外,尹峰等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緊張。 好在,最終沒有任何意外出現(xiàn)。 眾人平安地穿過了大風口地帶,渡過了北坡線路的第二個攀登難點。 七千五百米海拔高度之后,原本攀登的雪坡也開始有了變化。 因為在這個海拔高度之上,巖石地形開始出現(xiàn),海拔越高,雪層就越薄。 這對于穿著冰爪的登山者來說,攀登難度要比此前的路高上不少。 好在尹峰幾人作為登山老手對于這種雪巖混合地形的應(yīng)對頗有心得,在后邊勉強跟著隊列最前蕭寧的步伐。 一路向上。 六人到達位于海拔7790米的C2營地時,已經(jīng)是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了。 在這處位于海拔7790米的珠峰的一處斜坡之上的二號營地稍微調(diào)整一下后,按照出發(fā)時的計劃,蕭寧等人沒有多作停留,繼續(xù)向上。 C2營地距離最終的突擊營地的總攀登路程雖然只有兩公里,但實際上這兩公里在正常情況下仍舊需要超過四個小時的攀登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