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不獨存-《大隋:我,楊廣,又茍又穩》
第(2/3)頁
他尊重的是孔夫子而非孔家人,他尊重的所有先賢而非孔夫子一人。
孔博望說:“太子殿下如此尊崇孔夫子,是給天下人做了一個表率,相信一定會傳為美談。”
楊廣帶著微笑說:“孔夫子創儒學,周游列國,作為中原后裔自當尊崇。”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
孔博望接著說:“眾人都知道太子殿下是大隋的第一才子,所以這次太子殿下到了,年輕的學子們也多想要和太子殿下親近交流,太子殿下若是不嫌棄的話,在孔府的講學堂,太子殿下和眾人見一面吧?!?
楊廣并未拒絕這個提議,在眾人的帶領下來了講學堂。
孔家的講學堂非常的講究,在各地的大學堂開張之前,這里可是學子們的圣地,每年從各處來朝圣并且學習的人數不勝數,但是近年來日漸凋落,登門而來的學子們是越來越少,大家都去了學堂,那里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而且有更好的希望入朝當官,就算不能中科舉當官,也大都能謀個好差事。
特別是新式的各類工廠中,特別喜歡招收從大學堂畢業的學子,基本一進入就是領導層,這待遇可是相當不錯的。
古樸的孔家講學堂內,學子們紛紛入座,各個都坐的筆挺,非常的整齊,正襟危坐。
楊廣緩步走上臺前,看向眾人,這其中應當還有不少的是之前喊口號的那群人。
這時候楊廣也算是明白了孔博望等人的打算,武的不行來文的,知道楊廣是個不吃硬的人,所以想要在文化討論中讓楊廣更傾向于儒學。
的確楊廣這人不吃硬的,但是他也不吃軟的啊。
孔博望對著楊廣說:“太子殿下,素問您是大隋第一才子,才高八斗,有當世詩仙之名,所以學子們多想要向您討教一番?!?
楊廣看著廳中的眾人,便說:“那孔老先生覺得今日我們談談什么呢?談詩詞嗎?”
孔博望撫著胡須說:“詩詞是小,學問是大,之前我們孔家去山東大學堂,有過一次辯論,和山東大學堂的一些學生互相論證,但是最終沒有得出什么結論,論證的題目叫做【儒學對國家可有好處】。”
這個論題其實是非常有偏向性的,儒學對國家可有好處,那當然是有好處的,從根本上你就無法和儒家的人辯論,孔博望這么自信想來當初儒生在山東大學堂應該是大殺四方了吧。
楊廣卻搖了搖頭,在身后的竹板上用毛筆寫下幾個大字【獨尊儒術還是百家爭鳴】。
寫完將筆一扔說:“我剛到曲阜的時候,聽到了不少的人在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很好奇為什么你們要對我喊這樣的話,為什么要對我說這個呢?”
楊廣擺出一臉疑問的表情:“既然你們都喊了,那不如今日我們來討論討論,獨尊儒術好還是百家爭鳴好。”
聽到楊廣這么說孔博望有些詫異,沒想到楊廣將這樣的事情都放到了明面上來討論。
一時間不知道是自己膽小還是楊廣膽大。
學子們也是面面相覷,其中有幾個是這次進過大牢的人,現在更不知道楊廣意欲何為,一句話也不敢開口。
孔博望見此情形說:“太子殿下,對于年輕人來說,這個題目是不是太大了?!?
“既然都是要科考當官的人,所想的事情自然要更大一些才是,這題目我都覺得小了?!?
楊廣這么說,孔博望不知道如何回絕,眼神示意孔順等人自己來接上楊廣的話。
但是孔順年紀雖然很輕,卻有著自己的主意。
他的父親早亡,所以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經歷并不算是什么幸福的經歷,而往往這樣的經歷會讓人有著超出年紀的成熟。
他怎么都沒想到過孔家嫡系傳人的位置會輪到自己的身上,畢竟前面那兩房人數眾多,這種一鍋端的事情,讓他去想他都不敢想,但是就這樣真實的發生了。
而他吸取了那兩房的教訓,加上謹小慎微的性格所以不愿意做出頭鳥更不愿意被人當槍使,所以面對孔博望的提醒,他假裝當做沒看懂。
孔博望見孔順沒理解自己的意思,不由的眉頭一皺,只覺得這臨時拉出來的嫡系后代真是愚鈍的令他頭痛。
好在此時有膽子大的學子問:“太子殿下,我等認為獨尊儒術才是正途,古來獨尊儒術之國家皆昌盛,漢之強盛皆因獨尊儒術,順應天道則人道昌隆,儒術講禮,以仁義治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興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