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將十八等長的銅絲彎成“S”形,彎曲的弧度上小大下,隨后用將底部勾連在圓形底座上,形成一個梨形的銅絲骨架,并且在燭臺的底部刻上字體特殊的“唐紅音”三字…… 隨后,再將貝殼片打磨成或大或小的扇形,在頂角處鉆孔,穿入自己的頭發(fā)絲,將貝殼片如鱗片一般層層疊疊地綁在銅絲骨架上…… 這些工作很費時,很費力,作為初學者的唐奶奶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完成了一半的工作。 在其此間,她只起來過兩次,都是聽到敲門聲后,起身給食堂的配餐員開門。 這些從食堂訂購的餐食價廉物美,而且考慮到了老年人的牙口,大多質地綿軟,容易消化,但是唐奶奶卻無心品嘗,只是味同嚼蠟般匆匆吃完,又埋頭去打磨泛著珠光的貝殼片了。 一直忙碌到深夜,經(jīng)歷屢次打磨、調整、修改,她才制作出了一盞刻著她孫女名字的完整亡靈燈。 唐奶奶捧著這盞亡靈燈,愣愣地出神。 近了,近了。 眼角不自覺地又有些濕潤。 唐奶奶輕輕地擦去眼淚,用干枯的手顫抖著拿出盒子,放在桌子上。 盒子盛放著裝滿冰晶的玻璃瓶,那就是唐紅音,她的乖孫女…… 她打開玻璃瓶,取出一枚冰晶,手里拿著極細的筆,認認真真地在冰晶上以特殊字體寫上了“唐紅音”三字,趕在它融化前又將它重新放入玻璃瓶中。 接下來,就是最后一步了…… 蘇珥七世告訴唐奶奶的最后一步,是將用火將亡靈燈燈芯點燃,隨后往死者的遺骸也就是冰晶上傾倒靈力藥劑。 隨后,她內心深處的祈愿就能通過亡靈燈傳遞出來,將遺骸催化為靈類復蘇。 聽上去有些玄妙,也不太符合一般情況下的超凡原理。 但真正起作用的,其實是那些以特殊字體寫在亡靈燈和遺骸上的名字,以及制作者纏在亡靈燈上的發(fā)絲。 因為制作者發(fā)絲的存在,亡靈燈被視為制作者的一部分;又因為那些同樣的特殊字體名字,遺骸和亡靈燈之間也構建起了奇妙的聯(lián)系。 在這樣的結構下,本是凡物的亡靈燈會自動成為一個“放大器”,讓持有者微弱的祈愿聲傳達出來,最終令無生命的器物蘇醒成靈。 古尼羅的這套傳承最強大的地方是可以同時兼容無數(shù)個亡靈燈,在淡化個體祈愿聲中雜念的同時,讓群體共同的部分積少成多積沙成塔,聯(lián)合無數(shù)普通人的心聲塑造出一個絕強的靈類。 但唐奶奶卻用不到這些——她只有一個人。 這就導致了,她的祈愿可能經(jīng)過亡靈燈的放大后也不夠強烈,同時也無法利用亡靈燈排除掉自己的雜念。 強烈的祈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