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等級-《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壯,老弱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被淘汰了。
“新來之人不可全為將軍子民,不然黑云山舊眾心生不滿,人心渙散。”辛粲主動建議道。
人越老,越洞悉人性,肚子里的壞水也越多。
“辛老可有良策?”李躍懷疑京縣流民攻打自己,很可能就是出自他的鼓動。
“可設三等民制,盡其力,察其心,觀其心,一等為子民,二等為庶民,三等為僮民。”辛粲搖頭晃腦,干瘦的身形,花白的頭發,太像一個狗頭軍師。
“有何區別?”
“子民者,為將軍之嫡系、本部,可從軍從政,讀書習武,田賦收其七成,庶民者,為主動投效將軍之人,可以從軍征戰,但不可為將為官,田賦收其八成,僮民者,為俘虜、山賊、水賊、流賊之眾,這些人龍蛇混雜,貿然吸納,恐有禍患。”辛粲年紀大,但口齒伶俐。
這些話的確道出了黑云山如今的弊病。
就像當初的趙廣一樣,吸納了這么多人,但真正服從他命令的又有幾人?
而且這套等級制度并非他首創。
早在石勒時期,便有“國人”制度,內遷羌氐匈奴鮮卑烏桓“六夷”為爪牙,而漢民處在“國人”“六夷”之下,成為被壓迫被掠奪的對象……
“大善!”李躍略一思索,便知道其中的好處。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會珍惜。
而新吸納的流民、山賊等,不乏包藏禍心之人,不加辨別的吸納,將來必成禍患。
辛粲見李躍如此從善如流,也是知無不言,“僮民十年為庶民,庶民十年為子民,其中佼佼有功者可提前升為子民。”
沒有等級,就沒有凝聚力,無法體現出優越感,憑什么這些敵人戰敗之后,直接跟黑云山舊部們一個待遇?
這套辦法不僅適用于眼下,也適用于將來。
北地的匈奴、羌氐、鮮卑等,將來可直接成為僮民。
僮民其實就是奴隸。
李躍當即又跟辛粲商議了一番具體細節,辛粲肚子里的東西比周牽還多。
周牽的長處在實干,而辛粲所長在規劃,尤其是治理上,頗多良策,一番交談,李躍受益匪淺。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規則和秩序,后世的東西未必適應這個時代。
而辛粲洞悉這個時代的規則,雖不是荀彧、諸葛武侯級別的王佐之才,卻也是一個合格的輔佐型人才。
可惜就是年紀大了點。
但年紀大也有年紀大的好處,經驗豐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