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密信-《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梁王勵精圖治,啟用常煒、王猛等寒門奇士,推行變法,國力日強,士民歸心,恐數年之后,中原百姓只知有梁而不知有晉,且梁王野心極大,有橫掃四海、混一宇內之志,今變法初下,國中猶疑,明公當砥礪三軍,發傾國之軍,一攻許洛,一攻淮泗,明公軍動,則燕國必緊隨其后,南北夾擊,內憂外患,梁國可滅也……”
桓溫讀著從梁國送來的密信,眉頭一挑。
原本桓溫壓住了王謝荀殷一頭,但關中一戰,始終不肯渡過灞水,讓苻氏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并成功反擊,俘斬晉軍精銳萬人。
桓溫也因此元氣大傷,這一年半來,安安分分的舔舐傷口。
不過荊襄土地肥沃,人口繁盛,損失的元氣恢復的也快。
北國風云不斷變化,桓溫的心又蠢蠢欲動起來。
此次還有細作為內應,每隔一個月,都會將梁國的各種機密送到江陵,桓溫對梁國也越來越忌憚。
“嘉賓意下如何?”桓溫將密信遞給郗超。
郗超一目十行,快速看完,“梁國壯大,江東危矣!屬下有上中下三策。”
“哦?快快說來。”桓溫欣賞的看著面前的年輕人。
“上策,明公經營蜀中,囊括漢中,將荊襄、南陽、蜀中、漢中連成一片,如此,進可取關中、洛陽,退,足以自守之。”
荊襄、南陽、蜀中、漢中加在一起,疆域并不比中原小。
足可自成一國。
梁國即便變法,也不是兩三年就能看到效果的。
即便成功了,離一統天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魏國變法,也就稱霸天下,秦國變法,還需奮六世之余烈。
“中策,靜觀其變,北邊有人比我們更急,梁燕勢同水火,早晚將有大戰,彼時起兵,未為晚也。”
桓溫還是不置可否。
郗超繼續道:“下策,聯合江東、燕國牽制梁國,明公率精銳北上,直趨洛陽,收復故都,憑借此功,江東再無人能與明公抗衡,大權盡收于囊中!”
攻打梁國,風險太大,桓溫需要仔細掂量掂量,但若是攻打洛陽的姚襄,桓溫自問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嘉賓之上策實乃下策,下策方為上策!”
不出意外,桓溫選擇了收復洛陽。
而洛陽一旦收復,桓溫聲威將重振,江東那群士族再也沒有拒絕他的理由。
郗超道:“倘若梁軍協助姚襄,為之奈何?”
江東愿不愿出兵牽制還是兩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