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利器-《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前幾次大戰,雖然擊退了燕軍,但并未取得決定性的大勝。

    慕容恪隨后在敕勒、張平、拓跋什翼健身上找回場子,從外表看,不僅沒有衰落,反而在壯大。

    腐爛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只有一個燕國,李躍不介意等下去,但秦、晉都在壯大。

    江東、關中都是一個完整的地緣板塊,中原卻是開放的,如果不能在他們崛起之前,擊敗燕國,全據關東,未來只能面臨三方的夾攻。

    從大戰略上看,擊敗燕國,事不宜遲!

    王猛也沒吝嗇,第二日便帶李躍巡視諸軍。

    軍中井井有條,幾萬人的大營不見雜亂,士卒們太陽剛剛升起就開始訓練。

    李躍忽然發現一件怪事,長矛步陣中,夾雜著很多短矛,只有長矛的一半,一丈左右(魏晉一丈2.412米)。

    不,不應該叫短矛,而是長槍。

    槍頭更為鋒利,增加了破甲能力。

    鐵槍在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名為“鋋”,不過只是作為守城武器,方便城頭廝殺,野戰還是三丈的長矛為主。

    漢代出現了矛頭較短,較矛更為節省金屬而更實用的鐵槍。

    到了魏晉十六國,連年大戰,到處都在打仗,各種裝備都不斷改良之中,長矛不適應復雜的地形,如林地、山嶺等。

    尤其對付騎兵,你擺好架勢,但聰明的騎將會繞著大陣轉,密集的長矛陣列轉彎都困難。

    諸葛武侯在蜀中就曾改良過長矛,一種是兩丈長的木柄槍,一種是二丈五尺長的竹柄槍。

    比長矛短一些,卻沒有王猛弄的這么短。

    “陣所實用者,莫若鋋也,折轉靈活,便于刺殺,節省將士體力!”王猛在一旁解釋。

    古典戰場,騎兵沒有馬鞍、馬鐙,也不像現在這么普遍,兩邊擺好陣列,堂堂正正的廝殺,長矛當然更為合適。

    但時代已經變了,戰場上從來都是無所不用其極。

    很多時候,敵人不會給你擺好陣勢的時間,或者,你列好陣勢,別人掉頭就走了。

    加上梁國的敵人基本是夷狄,擅騎兵,因此長矛的價值越來越小。

    “此物倒是適合與燕人廝殺!”李躍打了這么多年的仗,自然能看出此物的價值。

    而長槍長槊也是日后戰場的一大趨勢。

    王猛帶來的驚喜不止長槍,走到另外一軍前,“殿下請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