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籌劃-《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以前燕國是主要對手,戰場基本在河北境內,沒有大型養馬地,優先發展步卒是對的。
如今慕容氏大部被趕回遼東,步卒就有些鞭長莫及了。
騎兵要擴張,水軍的發展也要提上日程。
以后對付江東水軍也少不了,中原與河北早已通過運河水網聯系起來,水軍大有可為,將來攻打遼東,水軍就算不是主力,也可以運送糧草輜重。
崔瑾在滄州督造戰船,發展水軍,初具規模,但想要渡海攻打遼東,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臣已召聚船匠四千余,以舟、舸、艨艟、斗艦、平船、躉船為主,分大翼、中翼、小翼,大翼寬一丈六尺,長十二丈,水手五十名,舵手三名,戰卒二十一,吏、仆、射長各一人,其他十二衽,共九十一人,配備有長鉤、矛、長斧、弩、箭,中翼次之,小翼再次,河北新定,百姓剛及溫飽而已,無力大造船只……”
崔瑾的奏表非常詳盡,一條渡海之用的樓船,大幾十丈,高如城墻,可容千卒,東吳孫權的樓船“飛云”,可承載三千士兵。
魏文帝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孫權命令朱應、康泰率艦隊出使扶南、林邑及西南大洋洲上諸國(南洋群島),所經及傳聞有百數十國,扶南等國入貢于吳。
可見一百多年前,江東的航海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平。
可惜現在江東被司馬家占著。
說白了,還是沒錢鬧得。
李躍當即成立船舶司,就設在滄州,由崔瑾主持,令其招攬造船工匠,盡力發展水軍,錢糧李躍盡量爭取。
還讓楊略多派細作,去江東撈一撈,最好能搞到一些戰船的圖紙和工匠。
沒過半月,崔瑾極力推薦了一批人才。
大多是當初羯趙、冉魏的水軍將領。
石虎雖然殘暴,但該有的眼力還是有的,也想水陸并進攻打遼東.
建武四年(338年),派渡遼將軍曹伏領青州的士眾戍守海島,供給輸物三百萬石食。
又以三百艘船運送三十萬石糧至高句麗,以典農中郎將王典率領一萬多部眾在遼東墾荒屯田。
令讓青州建造戰船一千艘,以備進攻前燕國。
只是石虎性格暴躁,等不了那么久,就急匆匆的率四十五萬大軍發動了棘城之戰。
曹伏、王典等趙將不是投降高句麗便投降燕國,但冉魏的水軍將領馬顧卻歸順大梁,順便帶回一百多艘戰船,三千多員水軍,外加三座海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