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開商-《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朕準備邀請拓跋什翼健、慕容垂來鄴城參會,景略意下如何?”李躍大發奇想。
養狗是一門藝術,慕容垂已經俯首,不過拓跋什翼健依舊桀驁不馴,稍微釋放一些善意,能緩和一下兩邊關系。
王猛眼神一亮,“妙計!此舉能讓二者見識我大梁之盛!”
就算兩人派使者前來,效果也是一樣。
“那就這么定了。”李躍沖身后的劉應使了個眼色。
劉應一拱手,脫離眾人,前去辦理。
而一旁的崔宏神色有些落寞。
不過在地方上任職一年多,人變得沉穩不少。
李躍指著街邊屋舍,“景略難道不覺得鄴城差些什么?”
來往的人雖多,也足夠熱鬧。
“陛下是說店鋪?”王猛聞弦歌而知雅意。
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以前全國上下徘徊在饑餓的邊緣,重農抑商是國策,地盤也不大,必須舉國上下種田,但如今國內穩定,沒有商業就說不過去了。
“農為根本,商為血脈,無商不足以輸血通絡,不足以經營民生,不足以充實國庫。”
重農是對的,但沒必要一棒子把商業打死。
商業繁榮,能收取商稅,充實國庫。
沒有商業的國家只會一潭死水,大漢之所以強盛,實則商業異常繁榮,五銖錢體系建立后,從武帝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中,成錢二百八十億萬余!
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番禺成為大都會,薊、陽翟、壽春、江陵、吳等地以為商業中心,各都會之間有大道相連,車馬雜沓,絡繹相屬。
鄴城府庫中遺留的書簡記載齊魯的繁榮:“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
漢朝溝通西域之后,打開絲綢之路,中原貨物源源不絕西進,加深了與西域的聯系。
經濟捆綁,有時候比土地占領更有效。
商路輸送不僅是貨品,還有文明,更能潛移默化的控制周邊藩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