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名士-《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王猛無話可說,一同向前走去,忽聽前方路口傳來陣陣喝彩聲。
喝彩聲之后,傳來各種器樂之聲。
李躍只聽出琵琶聲、鼓點聲,但鮮明的節(jié)奏極為歡快,心中好奇,便引著眾人上前觀看。
卻見幾個穿著圓領(lǐng)袍的男女正載歌載舞,旁邊有人拿著箜篌、胡笳、篳篥、箏、角等樂器。
君子六藝,樂排在第二。
漢魏以來名士多擅長此道,漢末“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作胡笳十八拍的才女蔡文姬,竹林七賢的嵇康、阮咸等,還有孤城胡笳退數(shù)萬匈奴大軍的劉琨……
鄴城淪落胡塵四五十年,融合了不少胡人風格。
尤其是舞蹈,奔放熱烈。
李躍看的津津有味,卻不料身邊二十步外有人憤憤不平道:“胡人雕蟲小技而已,惜乎北國盡染胡風,竟不知我華夏雅樂。”
聲音很大,恰好卡在了節(jié)律處,打亂了節(jié)奏,讓樂聲沒了先前的歡快之意,舞跳不下,樂聲也演奏不下去。
眾人目光一同循聲望來,卻見一青年負手而立,頭戴遠游冠,上襦下裳加蔽膝,衣袖寬大,腰系一條玄色革帶,革帶上掛著一柄長劍和一把青碧長笛。
年紀雖輕,但全身上下流淌出超然物外之氣,說不出的瀟灑飄逸。
敢說出這番話,肯定是擅樂理之人。
“你這后生既然口出狂言,不妨上前比試比試!”持胡笳的中年漢子揮手道。
青年等的就是這一刻,昂首上前,向圍觀人群抱拳,“獻丑了。”
說罷,取出腰間長笛,開始吹奏起來。
李躍心中一動,說話這人明顯不是關(guān)東的立場,不然也不會口口聲聲“北國”。
鄴城舉辦各種盛會的消息傳遍天下,吸引不少人前來。
這青年一看就是江東人士。
梁國上下務實而不務虛,所謂的“名士”也就那么幾個,反而是道人和尚居多。
長笛聲悠悠響起,雖然只有一件樂器,曲調(diào)卻清新活潑,旋律跌宕起伏,時而急湊如風吹雨打,時而婉轉(zhuǎn)如黃鸝脆啼,時而溫柔如石上清泉……
一靜一動、一柔一剛。
一段音律來回吹奏三次,但三次各有不同,引人入勝。
就連李躍這個外行都聽出不凡來,王猛更是“咦”了一聲,壓低嗓門道:“其聲空靈,其人非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