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思-《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是以,在下建議陛下南守而西攻,趁桓溫北伐,南面虛張聲勢,引重兵以待苻堅之兵出,如此可滅秦矣!”桓伊擲地有聲。
“萬萬不可,桓溫此次北伐非同小可,必傾其精銳而來,若我軍虛南而實西,恐大河之南非國家所有!”呂光終于忍不住反駁起來。
兩人目光交觸,又迅速退開。
慕容令也加入進來,“桓溫姓桓,閣下也姓桓,今日陛下面前,處心積慮為江東,莫非是桓溫派來的細作?”
李躍想起一件事來,戰國時,韓國為削弱秦國國力,施展“疲秦”之計,派鄭國入秦游說秦王,歷經十年修建水渠。
桓伊很可能就是江東派來的說客,誤導梁國國策。
其父為丹陽尹,也算士族中人,桓溫在江東勵精圖治,近水樓臺先得月,沒道理桓伊不投桓溫,而跑來北國投靠梁國。
“在下乃是為了大梁,為了陛下的大業,如若不信,伊可以一死明志。”桓伊語氣雖然平和,但沒人懷疑他真的會自戕于此。
慕容令卻不放過他,“間者有五,死間便是其中之一,閣下為江東一腔赤誠,不惜一死,真國士也!”
桓伊冷哼一聲:“閣下鼓動陛下南征江東,只怕居心叵測,身在關東,心卻在遼東!”
“你……”慕容令臉色一沉,轉身向李躍拱手,“臣父子絕無此意,還望陛下明鑒。”
父子連心,慕容垂正在鄴城,李躍雖然不會殺他,卻可以將他永遠留在鄴城。
慕容令、桓伊,一個燕國,一個晉室,各為其國。
不過這也正常,如今天下梁國最強,鄴城也就成了藏龍臥虎風云聚會之地。
呂光在梁國多年,但不可避免的還是會偏向關中一些。
“今日只談國策,不可互相中傷。”李躍心中苦笑,今日這番問對還真是精彩。
原本想收桓伊為己用,現在看來,根本不可能。
三人爭論了一番,又沉默起來。
李躍有些意興闌珊,揮了揮手,“今日到此為止。”
三人拱手退下。
一旁侍奉的劉應這才道:“桓伊、慕容令俱心在故國,依臣之見,不如令其入尚武堂,假以時日,或許能有所轉變。”
李躍跟他想到一塊兒去了,尚武堂是梁國最忠心的地方,別說一個人,就是一塊木頭疙瘩在里面泡個一年半載,也會成為梁國的狂熱分子。
“妙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