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耗-《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這話讓諸將皆是一愣。
如果郗超是張良,那誰是漢高?
西中郎將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互看一眼,皆默不作聲,他二人皆是桓溫提拔,用以籠絡謝、郗兩家。
桓溫的路線跟司馬懿一般無二,沒有士族的支持,很難走到最后一步。
郗超心中一震,卻恍若未覺的抖開密信,信是鄴城送來的,提到梁軍糧草最多支撐四個月,只要撐住了,梁軍必會退軍,晉軍至少收復整個淮南。
“如此無憂矣,可靜待時機。”郗超掃了一眼堂兄郗曇。
兩人一個投入桓溫麾下,一個站在江東士族一方,互不影響。
桓溫從軟榻上起身,“不錯,李躍親至江淮,乃飛鳥入籠,天賜大功與吾,豈可錯過?”
擊敗李躍,即便江東士族不支持,也阻止不了他。
借此次北伐,江東內外大權皆在掌中,江東士族也只能忍氣吞聲,連鎮守京口的謝安都致書請辭。
桓溫一再挽留,征召其為行軍司馬,謝安不就,隱遁山林,攜歌女縱情于山水之間……
壽春城。
李躍剛率騎兵返回壽春,就收到崔宏從鄴城傳來的密信,楊略也等候多時。
大軍南下之后,各種牛鬼蛇神蠢蠢欲動,崔宏重新查到蛛絲馬跡,所有線索重新朝向中山劉氏。
崔宏認為幕后之人就是劉啟,只有他才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很多官吏都是他的舊部,又熟悉朝中運作。
一塊中山劉氏的牌匾立著,再加上劉琨從子的身份,就能挑動不少人心。
當年褚裒北伐,劉啟也是第一個響應,青徐兗豫百姓紛紛南下投奔江東,可惜褚裒爛泥扶不上墻,被李農兩萬騎兵嚇退,劉啟投奔江東也就不了了之,不得不投降黑云軍。
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當年劉琨在北地堅決抵抗胡人,對晉室忠心耿耿,他的子嗣,豈會遺忘父志?
南北不大戰,他們或許還是大梁的好臣民,一旦南北交戰,有些人就情不自禁的憐憫起江東來。
嘴上不說,背后小動作不斷。
鴻臚吏的那套對普通百姓和將士有效,對他們效果不大。
不過仔細一想,又有些不對。
劉啟或許心懷江東,但絕不會逼殺劉群,相處這幾年,對他的為人多有了解,不至于如此下作。
李躍回了一封信:“茲事體大,劉氏不可輕動,當有確鑿證據,暗中再探,不可令其察覺。”
“倘若鄴城細作有動靜,臣懷疑桓溫已經知曉我軍虛實,所以才堅壁清野,圍城打援!”楊略拱手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