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耕作-《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轉眼就到了春耕時節,河北和關中仍處于大旱之中。
不過中原已經連下了幾場雨雪,土地重新恢復了生機。
野外遍地都是忙碌的人群,李躍下令黑云軍休沐,讓他們回鄉春耕,自己在洛陽城南郊弄了十畝田,與皇子們一起下地耕作。
崔言思則繼續率女官在后宮織布。
“父皇,我家已富有天下,何必自己親自下田耕作?”老大李儀一身是泥,喘著氣道。
“誰說天下是你家?”李躍盯著他。
整天跟“名士”們攪在一起,想法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我家不能為百姓謀福,亦會如當年的秦漢一樣!”李躍揮舞著鋤頭,掘著土地。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個父親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前晉惠帝有一次在華林園,聽到蝦蟆聲,突發奇想,詢問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左右人奉承說,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后天下饑荒,惠帝說,百姓何不食肉糜?”
李躍順便講了一個故事,史書中的荒誕不斷在現實中上演。
幾個孩子哈哈大笑。
不過笑著笑著回過味來,都變的嚴肅起來。
“不耕田就不知道百姓的辛苦。”李躍微微一嘆,這年頭種田還真是人干的。
即便有牛有犁也累的要死。
不過為了在兒子們面前樹立一個正面形象,也為了給天下做個表率,李躍不得不堅持下去。
尋常人家的孩子,五六歲就跟著下地協助,十一二歲就是家中的勞力。
掃了一眼自己的幾個兒子,老大李儀已經十五了,李攸、李倫都十三歲,過兩年就差不多就能封王。
不過李躍早已立下規矩,想封王也需要經過考核。
內政、軍事、武藝、文章、算學、工學至少要有三項是及格水平。
封了王也不是世襲罔替,而是逐代遞減。
當然,想當一個紈绔子弟也行,作為皇家子弟,吃穿用度還是沒問題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