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云涌-《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景略所言甚是,朕此戰只取荊襄,然后巴蜀,最后江東。”
飯要一口一口吃,行百步者半九十,越是最后關頭,越不能掉以輕心。
梁國國內也不是高枕無憂。
人口比例上,華夏占六成,夷狄占四成,一旦經歷一次赤壁之敗或者淝水之敗,國中肯定會有人起兵造反。
不要低估這年頭人的膽量,幾千人就敢稱王稱單于,萬把人自稱天子的多如牛毛。
雖說大梁不會如前秦一般轟然倒塌,但南北朝的格局就此建立。
拿下襄陽、江陵這兩個戰略重地,根本用不著急著進攻,江東也就茍延殘喘而已。
軍情緊急,李躍也就不等朝廷決議了,該獨斷專行的時候,不能有任何猶豫。
如上次一樣,太子李儉監國,王猛輔之。
駐扎在洛陽的五萬黑云軍,李躍帶走四萬,浩浩蕩蕩南下,同時傳令廬州鄧遐、淮州梁嘯,攻打東關,給江東壓力,讓他們無法馳援荊襄。
遷都洛陽后,大軍南下方便太多。
一出伊闕,數日間便進入南陽,與徐成所部會師,一起南下。
南陽一過,便近漢水。
前后行軍不到七日,前鋒已經到達前線。
而此時桓溫返回武昌,正陷入三難之中。
南面,武陵蠻與長沙妖賊鬧的愈來愈兇,圍攻郡縣,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這幫人鬧起來,成了氣候,對荊襄的威脅也不小。
北面梁軍正在猛攻襄陽。
東面,原本快要就范的江東士族又堅挺起來,將太后褚蒜子推到了前面,堅決推舉司馬奕上位。
皇帝司馬丕躺在病榻上還沒死,就已經被拋棄了……
關鍵時候,桓溫猶猶豫豫的老毛病又犯了,干脆屯兵于武昌,靜觀襄陽、江陵之變,同時也能給江東一些壓力。
望著地圖上亂成一鍋粥的荊襄,李躍冷笑一聲,“桓溫何其愚也,此時不來支援襄陽,反而頓兵武昌,貽誤戰機,荊襄必為朕所取!”
徐成道:“桓溫定是想憑襄陽消耗我軍,待我軍疲憊,他以逸待勞,率精銳溯漢水而上,擊潰我軍。”
襄陽城之堅固早已深入人心。
秦彪、糜進圍攻多日無果,桓溫的確有在武昌按兵不動的底氣,但這更多是從政治上考慮的,想要東西兼顧,兩頭都占便宜。
只是天底下沒有這么好的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