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征-《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大軍陸陸續續向洛陽集結。
各地的糧草也提前輸送至前線。
三路之中,東路最為輕松,從洛陽出發,順潁水而下,直達壽春。
出征時,洛陽父老皆來送行,浩浩蕩蕩人頭攢動。
洛陽這座古都在大梁治下逐漸恢復昔日之繁華,人口七十余萬,洛中地區阡陌縱橫,村郭相接,人口近兩百萬。
東西商旅絡繹不絕,南北貨物絡繹不絕。
李躍仔細叮囑李儉不要過多干涉戰事,以穩為主,遇到不明之事,多詢問桓伊和劉應。
“父皇用心良苦,兒臣知曉。”李儉騎在馬上,身體略顯瘦弱,比不上他的幾個兄弟。
“儉兒……”崔言思又哭哭啼啼起來,這么多年還是沒改這毛病。
“哭什么,弄得像送喪一樣。”被她這么一弄,李躍一陣煩躁。
崔言思瞪大眼睛,眼淚總算是止住了。
“母后不必擔憂,兒臣又不是真的去前線廝殺。”李儉反過來安慰她這個當母親的。
“好了,將士們在城外等候多時,早些去吧。”李躍揮揮手。
每次弄得都像生離死別一樣,晦氣。
身為儲君,身上沒有軍功掛著,以后如何鎮得住將兵悍將?
更不用說他的幾個兄長,頗有將才。
李佑一到西域沒兩月,便打了一場勝仗,擊潰匈奴、柔然、高車聯軍,陣斬兩千有余,俘虜五千人,雖是小勝,但也讓秦國在七河流域支棱起來。
李儻在東邊,沾染了遼東的兇悍之氣,經常率千余騎掃蕩北方庫莫奚、契丹、鮮卑等部落,與高句麗的摩擦中設計埋伏,射殺敵將而歸,勇冠三軍,短短三四年間,李儻在遼東軍中聲名鵲起,成為崔瑾的左膀右臂。
其他幾個兄弟也不是泛泛之輩。
李信、李儁、李佶幾個小的,在尚武堂中也是嶄露頭角。
李躍對子嗣的培養絕對下了大功夫,除了言傳身教,還為他們請有才干之人為師。
不過這也讓李儉壓力巨大,每個兄弟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一股勢力支持。
關東士族、關西士族、被同化的諸部、勛舊、寒門庶族等,或多或少的卷入其中,換了另一個種爭斗方式。
李躍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好在自己身強體壯,只要女色上稍微控制控制,再活三十年,到六七十歲問題不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