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棉衣-《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壓力就是動力,沒用到十天,天工院將織機稍稍改進一番,就織出了棉布。
工藝略顯粗糙,原因還是在于棉花的質(zhì)量。
李躍摸著這一塊小小的棉布,心中百感交集,這一塊小小的棉布,是華夏文明的一次大躍步。
還是那句老話,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再徐徐改進就行。
華夏一向不缺聰明人。
“織機再改進一下,要讓尋常百姓都能買的起用得上。”李躍指著偌大的腳踏紡織車道。
“這……種小事,還用天工院出手?”劉操之瞪大了眼。
李躍這才發(fā)現(xiàn)他的眼睛一大一小,眼珠凸出,不是故意瞪大的,不過配上他的丑臉,著實顯得怪異,也難怪李躍第一印象不太好。
不過這廝有真本事,是工部前幾年提拔上來的。
萬人敵也經(jīng)他改良過,但脾氣不好,性格執(zhí)拗,在天工院人緣極差。
李躍學(xué)他瞪大一邊眼睛望著他,“這不是小事,而是華夏千秋萬代的大事,最好不用人力,用水力,若是做成,你劉操之的大名將記在史冊上!”
戶部最新估算人口,南北一統(tǒng)后,大梁人口當(dāng)在兩千七百萬左右。
按沒人最少一件衣服算,就是兩千七百萬件!
一年有四季,北方秋冬春肯定不能只穿一件衣服。
這里面的經(jīng)濟利益比天還大。
再加上棉被、棉服,大梁的經(jīng)濟可以直接起飛了。
這還是只是中土的需求,西域、河中、高原、草原,乃至更西邊的拜占庭、薩珊波斯等,都需要這玩意兒。
治國的背后邏輯就是經(jīng)濟,天地萬物背后都有一套經(jīng)濟鏈條。
所以近代文明的崛起,都是從棉花紡織開始的,紡織業(yè)推動了工業(yè)革命。
不過工業(yè)文明需要巨大的資源基礎(chǔ),以及以億為單位的人口市場,以現(xiàn)在的大梁而言,難以實現(xiàn)。
但給大梁國力來一次飛躍,絕對夠了。
“對了,你可以將棉花制成棉絮,然后填充進衣服里面,制成棉衣、棉被,以作御寒之用。”李躍抖了抖棉布,仿佛看到一個輝煌盛世在向自己招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