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敵來-《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朕準備效仿漢武帝麒麟閣,設凌煙閣,以表彰開國功臣,景略意下如何?”
天下一統,不能厚此薄彼。
多給些榮譽,能增加他們對大梁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此策甚好。”王猛沒有反對。
李躍遂令顧愷之繪王猛、常煒、周牽、崔瑾、慕容垂、魏山、徐成、高云、梁嘯、張蠔、呂光、薛強、崔宏、糜進、秦彪、房默、曹堪、馬顧、鹿勃早十九功臣畫像。
畫像之下,寫著各自的功績。
左首以常煒為第一,周牽居二,崔瑾居第三。
右首以王猛為第一,慕容垂第二,魏山居三。
當然,大梁開國功臣不止這么些。
凌煙閣中還有大量空位,李躍也放出話,視其功勛而定。
謝玄、劉牢之、桓伊、慕容令、苻紹等人功勛還差了些,而且他們還年輕,未來有很大發展潛力。
大梁軍政二屆,人才梯次非常健全,老中青三代濟濟一堂。
顧愷之的丹青之術登峰造極,不取其形而取其神,一個個或威猛、或沉著、或睿智,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這么一幅畫作若是能流傳下去,必是無價之寶。
北軍中下層將領的封賞,也是李躍親力親為。
前前后后一個多月,李躍每天都在接見各級軍官、將士,噓寒問暖,嘴皮都磨出泡來。
雖然勞累,卻也充實,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與將士之間感覺更親密一些。
天子親軍,自然不能疏遠。
眼看快到秋收,周牽的棉花沒消息,但漠北的楊略先送來密報,代國即將大舉入侵遼東。
秋冬南下劫掠,都快成草原的習俗了。
李躍這幾年著實被拓跋什翼健弄得煩不勝煩,每年總要來那么一兩次,仿佛蝗蟲過境,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一把火燒掉。
根本不給正面交鋒的機會。
梁國這邊大軍弄上去,拓跋什翼健那邊掉頭就跑。
李躍算是知道漢匈之戰,為何打了四十多年。
中土的城池都是固定的,而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天生處于機動狀態,發動一次戰爭的成本遠在中土之下。
梁國北面國境線有萬里之遙,從遼東到高昌,總會有所疏漏,也不可能防的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