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都護-《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桓沖的戰略眼光不差。
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突厥帝國、準格爾汗國都是從金山山脈崛起的。
“諸位意下如何?”李躍問向群臣。
在朝會上,只要有人提出建議,就肯定有人反對。
就像銅幣的正反兩面,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左右翼,也會有保守勢力與進取勢力、
“漠北、金山皆苦寒之地,朝廷已經經營遼東,何必再廢錢糧于萬里之外的荒蠻之地駐軍?”
“國中方有生機,不可虛耗國力,昔者光武皇帝一統天下,西域求歸,光武絕之,蓋因此理也。”
“陛下前年南征,今年北攻,士有奔波之苦,民有饑寒之憂,如今天下安定,當偃甲息武,以社稷萬民為念,如此方是長久之計。”
反對的人還不少。
言語之中,對李躍這么多年的窮兵黷武頗有怨言。
李躍能聽進反對的聲音,心平氣和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光武皇帝不謀漠北西域,致使鮮卑、羌人坐大,威脅中土,且北海、燕然、金山并非荒蠻之地,沃野千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大梁不取,自有他人取之,屆時柔然崛起,動輒十余萬騎南下,朝廷要付出多少錢糧和將士的性命?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諸位莫要忘了,前晉是如何滅亡的。”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交戰,和平安定反而是少數,每個太平盛世背后,都在累積著危機。
這些地盤就算大梁不要,也不能讓給別人。
“有些事情,朕必須做,大梁國境非唯中土,亦有草原、海疆!”李躍極其堅決。
現在不管草原,不用二十年,新的部族會重新崛起,到時候花費的人力物力只會更多。
秦滅六國之后,馬放南山,刀兵入庫,十幾年就亡了。
在李躍看來,對一個國家而言,和平時期比戰爭時期更危險。
戰爭時期,敵人就站在對面,上下同仇敵愾。
而和平時期,放松警惕,思想松懈,制度也開始腐爛,各種危機逐漸累積,最終積重難返。
所以后世某國,總要全球尋找敵人,給自己樹一個對手。
皇帝發話了,其他人也就閉嘴了。
思索再三,以薛強為北庭都護,在關中招募七千羌氐士卒戍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