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蘇家所在的鎮(zhèn)子歸翠平縣管理,翠平縣的縣令早年間也是步步青云,節(jié)節(jié)高升,可是站錯了隊,后來被打到翠平縣當(dāng)了縣令。 仕途受了打擊,這縣令干脆徹底的放縱自己,聯(lián)合翠平縣的兩家知名的鄉(xiāng)紳,胡家和夏家。 一個縣令兩個鄉(xiāng)紳,要權(quán)有權(quán),要錢有錢,這三個人湊合到一塊,那真是臭味相投,魚肉鄉(xiāng)里刮了又刮呀。 蘇辰帶著小石頭,悠哉悠哉的進了翠平縣的地界,剛進翠平縣地界就看到一個村子,此刻縣令派了收糧官此刻正在村子里面收糧繳稅呢。 古代人買賣大多都是用銅板交易,但也有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用糧食進行交易,而朝廷要收稅,農(nóng)民拿不出來銅板那就收糧。 初元王朝的初元律規(guī)定,按照每家每戶所種田地多少收取稅糧,大多是選十分之一,比如說一畝地能產(chǎn)出一斗的糧食,那一斗就從里面選出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升糧食。 初元律上是這么規(guī)定的,但是各地方官究竟聽不聽話,按不按照朝廷的律令來收該收的糧食,那就不知道了。 就比如現(xiàn)在,收糧官大咧咧坐在村子口,后面的百姓們一個一個排隊拿出自家的糧食袋,往那專門收糧的容器里面倒糧食。 前面一個百姓倒?jié)M了正好一升,那收糧官便故意抖了抖容器,將上面的糧食故意走到了外面,而外面的糧食百姓是不能撿起來重新放到容器里的,需要從自己的糧食袋子里面重新補。 而這撒在外面的糧食,自然而然就歸了收糧官,這可是收糧官們的酒錢。 前面那個百姓一臉的老實像,被人欺負了也不敢說什么,將自己袋子里的糧食重新補上之后,收著袋子急忙走了,生怕那收糧官再抖一抖又抖出許多糧食。 第二個百姓上前將容器里的糧倒?jié)M,這小子聰明啊,倒?jié)M了糧食之后立即收緊了口袋,看也不看轉(zhuǎn)身就走。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收糧官怎么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到嘴的酒錢就這么飛了呢?一個眼神,兩個官差立馬擋住了男人的去處。 收糧官抖了抖容器,這次抖的力度明顯比上一個人抖的力度要大得多了,把里面將近一半的糧食全部倒了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