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泰和帝的安排(中)-《且下瓊樓》
第(2/3)頁
梅長卿聲音冷冽的直言道:“臣以為,當遣使宣戰,調安西全軍,予南灑以痛擊,打疼打消他們的狼子野心,予以威懾。”
“梅卿可曾想過,若安西軍全軍赴戰,我西四府疆域,以而今情況,豈非將盡落雍王兄之手。若其心生反意,不僅西四府疆域,將成割據之態,安西軍更將后繼無力,成了在外浮萍,屆時軍心浮動,此戰勝敗難料是一,得勝歸來,卻無家可歸,朕這數萬忠勇,又將如何自處是二,不知梅卿何解?”
事至而今,泰和帝也不必再掩飾什么,或是含混其辭,而是直接擺明在兩人眼前,將帝王割據之態,說議出來。
雖然他對梅長卿的擢升提拔,還要更甚于武陽侯秦業。
但相比于心思相對簡單,他也有足夠了解的秦業,泰和帝反而對梅長卿缺少了一份篤定的信任。
這里面有些大將軍蒙鏊的原因在,卻不是全部。
而是他知道,梅長卿也是個有不凡心氣兒的人,比之已經世代勛貴的秦業,也更多了分對權勢的看重和渴求。
他用梅長卿,是想給朝堂換血不假,卻也不想其初掌權勢,便已經和光同塵,向著那些舊人看齊。
是以此下是赤裸裸的試探,卻也隱含著話外的驚醒,梅長卿的答復,也將尤為的重要。
然而梅長卿只是輕笑回道:“陛下所言之解,本就早在陛下心中,開卷之題,自無需橫加煩擾。”
在他看來,此時向灑朝動兵,非但不需要對安西軍后方安危有任何擔憂,反而可以暫時緩解一下,西四府而今已經有些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
因為無論安西大將軍也好,還是雍王李鑍也罷,在面對外戰時,從來都是外戰為先,無有例外。
對此他心里明白,泰和帝應旻更加清楚篤定。
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盡管很多人都說雍王李鑍,心思深沉,狡詐如狐,可在這一點上,李鑍卻恰是那個可以欺之以方的君子。
換言之,即便李鑍的心思轉變,只想拿下西四府疆域割據自立,卻也不敢去真趁著安西軍出兵這段時間,去這么做。
一旦他真這么做了,那雍王府這么多年,在西四府積攢下來的聲望,不說蕩然無存,卻也起碼將損失大半。
自大溱建國三百五十余年間,四王攘外安內的形象,已經是深刻在大溱百姓心中了的。
這是泰和帝收歸外府疆域在手的橫欄,也是四王難以卸去的桎梏和枷鎖。
現在安西軍一旦向外開戰,李鑍愿不愿意,都得暫時放下眼下所為,不說仍如以往全力支持安西軍,卻也不能拖安西軍的后腿。
也因此,雍王府的正在做和準備做的事,就都將隨之暫停或隱匿下來。
如此,不僅安西軍外戰無憂,泰和帝甚至還可以趁此期間,去針對西四府疆域做更多充足的安排和準備。
最起碼的,泰和帝可以更加從容的,去面對正在眼前的北地戰局,以及已經先開棋局的與寧王府之爭,而不虞再將很大一部分精力,同時傾注在雍王府身上。
而對于這個回答,泰和帝無可無不可的點點頭,沒有過多言說,只一笑了之。
而秦業隨之便接言道:“臣以為,此戰交由安西軍,倒不如交由雍王,以雍王殿下與黎皇的姻親關系,借兵黎皇出兵南下,既可保黎朝不滅,仍有一門戶可橫在大溱之外,又可同樣示威與南灑,攝滅其狼子野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