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澤哥,你說徐老板那邊會認同咱們的想法嗎?”廣告片場外面,蹲在臺階上的副導演吐了一個煙圈后開口道。 他旁邊蹲著同樣在抽煙的胡安澤。 聽到副導演的話,胡安澤猛吸了一口說道:“他很年輕,也很特別。” 沒有正面回答的話語伴隨著嘴里的煙霧一同出現,讓他的信心看上去更加不足。 “國內就沒有拍硬科幻的環境,咱們這兩年被笑話多少次了,要不還是……其實你看啊,徐老板他自己不也是選擇了喜劇片嗎?還是個爽文喜劇。” 爽文喜劇是藍星觀眾給《西虹市首富》定的性,定這個性的原因想必不用過多解釋。 反正徐川似乎是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開創了一個喜劇類型。 這么看來,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激發了靈感,然后拍一個重生流的喜劇電影出來,類似于《夏洛特煩惱》那樣。 副導演的話讓胡安澤抽煙的動作一頓,愣了一兩秒后他叭了一口煙把煙頭往地上一丟。 隨后起身用力踩滅道:“到時候再說吧,現在說這種喪氣話還為時過早,今天畢竟第一次見,等下次找個機會再聊聊。” 副導演聞言立馬開口道:“對對對,要我看啊,徐川認同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就像你剛剛說的那樣,他很年輕,也很特別。 最主要的是,他自己有錢有眼光,手里還有一個10億的基金。這錢總得花一點吧,但凡他帶頭看好咱們,其他人看在他干啥成啥的份上,估計也會跟投的。” 胡安澤聽到這話后,對著副導演笑了笑沒有說話。 跟投個屁,如果他們真的愿意投這一塊,都不用徐川帶頭自己就投了。 這兩年他們是真的被拒絕太多次,也被笑話太多次了。他們現在就是篤定華國人拍不出硬科幻來。 所以,在胡安澤看來,就算徐川看好自己,其他人大概率也不會跟著投錢的。 另一邊,徐川也在和蔡夢認真聊著這些事情。 作為先行基金的管理者,徐川是有權限調取一些官方的內部資料來看的。 雖然這個資料也就是比一些公開資料要詳細一些,但也足夠讓徐川去了解一些以前很難了解全面的東西。 從這些資料來看,國家的有關部門這些年在電影產業上的扶持力度,是真的不算小。無論是資金、資源還是其他東西。 地球那邊徐川不清楚,反正藍星不提別的,光是公派去美國學習,有關部門就在08年、12年、16年組織了三次。 公派的目的,就是希望這些導演能夠學到美國電影的工業化運作體系。而那個胡安澤,就是16年派過去的年輕導演的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對于科幻題材的作品,或者說特效大片,相關部門其實也是一直持支持態度的。 只不過縱觀這些年的影視現狀,華國內部軟科幻影視作品不少。但真正的硬科幻大片電影還是零。 特效做的好的片子,其實也少的可憐。 不過,雖說沒有什么硬科幻片以及真正的特效大片,但所謂的“大片”還是不缺的。 如同地球上一樣,藍星這邊國產大片的起點大概也在02、03年左右。 既然兩個世界的起點一樣,那問題其實也相似。 那一代的導演們受到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創作思路普遍偏“文藝化”。 既然是文藝化,那追求的自然是自我的藝術表達,以及藝術表達被認可后的各種獎項。 了解過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電影導演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去國外“刷獎”。 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抱著這個想法去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似乎得到了外國獎項認可的電影,才是真的好電影。 這個行為是特定時代的產物,用簡單的好與不好是無法評判的。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如果是用這種創作思維來創作“商業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有很大幾率會產生一種異味。 這種異味該怎么形容呢? 那就是什么美學、質感、鏡頭語言包括場面的宏大性等等等元素可能都很好。但就是講不明白故事,簡單的故事講的復雜,復雜的故事講的拉胯。 看過陳大詩人的《無極》的人,應該是能理解這種概念的。 當然,或許有人會跳出來說,什么異味,那是你水平不夠,看不懂。 這話說的其實也沒問題,藝術這個東西各花入各眼,有的人覺得好有的人覺得差這很正常。 但是對于手握著先行基金的徐川來說,他要考慮的問題就要現實的多。他得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投資的電影,能夠為電影行業帶來什么? 帶來新的電影題材、新的制作流程、新的制作技術、新的配套產業以及新的就業崗位或者說是新的從業人才。 從這一點來看,有些類型的電影注定和徐川無緣了。 就好比站在徐川考慮問題的角度,地球上那個原本打算一鏡到底的《滿江紅》,甚至還不如老謀子當年的那個被噴到爆炸的《長城》對電影產業來的有意義。 一個情景劇式的拍攝方式,實在是過于無趣。 說起來,從18年徐川開始寫《開端》的開始,他后面就一直陸陸續續的在寫著其他的故事。 《流浪地球1-2》兩部電影的劇情內容,被他寫的差不多了。未來要拍的時候,還得請專業的人過來幫忙再把握把握細節。 接下來,徐川還打算把《三體123》這套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給補全了。這他老早開了個頭,但一直沒能找時間寫完。 不僅如此,《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經典科幻電影,徐川也打算改編成發表出去。自己不拍也可以給別人拍。 其實藍星這邊也是有很多不錯的科幻的。徐川如果真的要投資科幻電影,也可以在藍星找一本拍。 但這里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 《流浪地球》也好,《星際穿越》也罷,這些電影徐川是看過的,而且不止看了一遍。 看過了就知道拍成什么樣是好,拍成什么樣不好。 如果是藍星這邊的科幻改編,徐川會失去這種掌控力。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用自己熟悉的電影,來帶動藍星這邊大片制作能力。然后讓這些被帶起來的導演,自己去拍藍星本土的科幻內容。 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幫助華國實現了電影產業的升級。 如果離了自己就不轉了,那這個升級和失敗了有什么區別? 自己來藍星這一趟,最大的成功,就是未來他們不需要自己也能成功。 想到這里,徐川琢磨著,自己其實還可以投資一部動畫電影。 一來,動畫電影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價值及其附加產業也是相當可觀的。 二來,目前藍星的電影市場,其實也已經涌現出了一些覆蓋年齡更廣的動畫電影。就比方說國慶檔就上線了一個《西游記》題材的動畫電影。 等于說,藍星已經有了這個基礎,自己只需要簡單的推一把,不像是硬科幻得從零開始。 不過如果要投資的話,徐川第一反應不是去做取得了巨大成績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而是想把《尋夢環游記》給本土化處理。 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徐川想幫藍星這邊的動畫電影拓展題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