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年頭,一個大洋就能辦一桌酒席。 一百個大洋,可以辦一百桌! 還是有魚有肉的那種! “你們收到什么風(fēng)聲沒有?” “什么?” “反攻金陵。” “哦,早就知道了?!? “都知道了?” “都知道了?!? 幾個軍長都是點點頭。 他們都接到了上級的命令,準備向金陵方向發(fā)起攻擊。 目的是逐漸壓迫金陵的外圍。 從蕪湖出發(fā),首要的攻擊目標,就是當(dāng)涂、馬鞍山一線。 日寇在這里也是駐扎有重兵。有兩個師團。都是新編制的三聯(lián)隊師團。每個師團的兵力大約17000人左右??偙Υ蠹s四萬人。 “一個渡邊師團!” “一個福田師團!” 白凱南簡單的介紹。 因為之前沒有怎么交手,所以,對日寇的戰(zhàn)斗力不太清楚。 綜合判斷,這是日寇后來新成立的師團。主力應(yīng)該只有一個聯(lián)隊。甚至可能都沒有。日寇新成立的師團那么多,老兵可能不夠用。 “不!” 張楚搖搖頭。 他和其他人的理解不一樣。 日寇的老兵是很多的。他們稱之為“在鄉(xiāng)軍人”。其實就是退役士兵。 按照日寇的相關(guān)法規(guī),只要是年齡未超過五十歲的在鄉(xiāng)軍人,都有重新被召集的可能。這也是日寇能夠迅速大量擴軍的原因。 一個現(xiàn)役士兵,加兩個在鄉(xiāng)軍人,加幾個狂熱青年,就能組成一個班。 日寇的一個班,稱作小分隊。指揮官是曹長。 “大家不要忘記了,日寇有幾十萬的關(guān)東軍。很多精銳在里面。” “日寇新組建的部隊,里面的骨干,很多都是從關(guān)東軍抽調(diào)出來的。每個小隊里面,都有幾個骨干?!? “鬼子的戰(zhàn)斗意志,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不容易對付。” 張楚給大家打預(yù)防針。 盲目悲觀是不對的。盲目樂觀也是不對的。 日寇確實不容易對付。 想要消滅他們,就得依靠強大的武力。 在擁有足夠的武器彈藥以后,對士兵的訓(xùn)練也不能忽視。尤其是雜牌軍。 86軍原來是黔軍,幾乎沒有訓(xùn)練。雙槍兵很多。很多人還沒有戒掉鴉片。 55軍原來是韓復(fù)渠的部隊。和黔軍可以比爛。 唯一比較有戰(zhàn)斗力的,就是23軍。它是原來的陜軍,沒有那么多惡習(xí)。 在王曜武那邊,覺得國軍還能掙扎一下。 現(xiàn)在回到雜牌軍這邊,覺得悲觀也是可以理解的。根本無法打啊! 在換裝武器彈藥之前,估計一個軍都頂不住日寇一個大隊的進攻。 “報告!” 忽然,有參謀急匆匆的趕來。 是來自55軍的參謀。 他向軍長傅向楠報告,說是日寇發(fā)動進攻了。 眾人都是一愣。 日寇發(fā)動進攻? “怎么可能?” “駐扎當(dāng)涂的日寇,正在向我軍猛攻。前沿部分陣地已經(jīng)丟失。” “混蛋!命令他們立刻奪回來!” “傅軍長,冷靜!” 張楚插口。 日寇這個時候發(fā)動進攻,有些反常。估計是有深遠的考慮。 “具體情況?!? “日寇發(fā)起了大隊級別的猛攻。還有大口徑的火炮助陣?!? “丟失了多少陣地?” “五個村莊。” “小孤山呢?” “還在我們手里!” “還好……” 傅向楠這才松了一口氣。 當(dāng)涂和蕪湖之間,沒有太多的山巒。小孤山是重要的制高點。 只要掌握這個制高點,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為此,傅向楠在上面部署了一個營。算是55軍最精銳的一個營了。 “駐守小孤山的指揮官是誰?” “倪棟!” “是他?” “對!” 傅向楠肯定的回答。 倪棟率領(lǐng)的北大營,加入55軍以后,就成了55軍的絕對主力。 現(xiàn)在倪棟率領(lǐng)的部隊,足足有兩千多人。但是小孤山地方不大,只能部署一個營。其他的部隊,都在后方,作為預(yù)備隊。 “那就沒問題了!” 張楚對倪棟十分的有信心。 只要是他鎮(zhèn)守小孤山,日寇不可能逾越。 無論日寇來的是誰。 “應(yīng)該沒問題。”傅向楠也是點點頭,“楊文彥、謝文杰兩個團,在后方支援?!? “小孤山附近有三個團?” “是的?!? “好!” 張楚點點頭。 日寇的攻擊,肯定是要頭破血流的。 國軍在這里部署了三個團,少說也有五千人以上。還有足夠的武器彈藥,日寇焉能逾越。 坂垣征四郎親自來也沒用。 “讓倪棟報告戰(zhàn)況。就說張副官想要了解?!? “是!” 參謀轉(zhuǎn)身去了。 隨即,電報就發(fā)到了小孤山陣地。 “張副官來了?” “好!好!好!” 倪棟頓時大喜。 最后的一絲絲擔(dān)心也完全消失了。 有張楚在后方坐鎮(zhèn)。來再多的日寇都是死。忽然感覺日寇的攻擊力度,似乎一般般。 就是地形對國軍不太友好。無法展開全部兵力。 當(dāng)然,這僅僅是指防守。 如果反擊呢? 眼前一亮…… “請謝、楊兩位團長!”倪棟吩咐參謀。 不久以后,謝長杰和楊文彥就來了。 他們的團部,距離倪棟的團部很近。 本來三個團就是互相支援的。陣型也是品字形。倪棟負責(zé)打頭陣。 “什么事?”楊文彥開門見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