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2001年的年底通氣之后,2002年的3月就簽合同了。 華虹把自己已經建好的最新一條8英寸生產線和正在建的8英寸生產線打包投到新成立的新芯(華虹)芯片制造公司里。 華虹只有分紅權和監督權,沒有決策權和控制權。 華虹和新芯科技的合作被當成科技型國企改革的典范大肆宣傳。 “林師傅,沒想到我們還能成為同事。”新芯(華虹)成立后,林本堅跑這邊就跑的更勤了。 他知道,新芯科技既然開始做芯片制造業務了,那么新芯科技的制造業務肯定會大量采用新芯光刻機。 留給他的測試-問題調整時間也不多了。 林本堅和趙師傅很熟:“是啊,后續新芯科技的發展還需要靠我們的共同努力。 我還是感覺我們的光刻機穩定度不夠,它在吞吐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 之前我問你的時候,你老是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 現在大家是一家人了,你說點真東西出來。 我知道你一直都在用尼康的光刻機,新芯光刻機買的也是尼康的I Line光刻機技術。 我們和尼康的光刻機差別在哪里?” 趙師傅想了想然后說:“林師傅,你在技術上比我更強,光刻機也屬于你的領域,我只是一線的工人。 我站在我的角度說說我的看法,其實我一直認為尼康的路走錯了。 所以你們購買尼康的技術,再想順著尼康的路去走,那就是錯上加錯。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且是感覺上的看法,尼康是光刻機領域排名第一的玩家,我這么說他們,好像顯得我有些不自量力。 我一直就這么認為。 包括你剛剛問我,本來我是不想說的,但是我還是想給你一點啟發。 無論是尼康還是新芯的光刻機,最關鍵的問題在于,過于追求良品率了。 良品率很重要,但是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指標,達到了95%以上的良品率已經夠了,沒有必要去追求極限。 尼康的技術路線是硬要去追求成熟工藝100%的良品率,這不現實,即便做到了也會在很多地方產生問題” 趙師傅的話讓林本堅想到,霓虹為什么追求100%的良品率,因為霓虹是偏保守的國家,日式企業管理講究質量第一。 企業文化決定了他們要不斷追求良品率。 芯片技術有的時候技術優勢要比質量更重要。 早年間霓虹的尼康、佳能能夠打敗阿美利肯的GCA,占據光刻機領域的頭兩把交椅,是因為那個時候技術沒有現在這么難。 我可以兩頭都顧,既要又要,既要技術突破,又要質量管理,追求良品率。 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研發越來越難,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像光刻機這種技術,是做不到既要又要的。 你想要快速技術迭代,那勢必然要放棄良品率。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