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多官員都跪在君侯府內示威,君侯怕是為了平息眾官員憤怒,所以采納了秦松的建議。 將大公子送至許都,而將孔明要送回荊州,交給左將軍來處置。” 劉琦和諸葛亮來江東之地求援,此事就算真的要算,也不過就是尋求合作的一場買賣。 買賣不成仁義在,就算孫權真的放棄進取荊州,也不過就是兩方的合作談不攏罷了。 只要劉琦和諸葛亮還在江東,人身安全便可暫得保全。 對于劉琦來說,他是將放棄了繼承荊州州牧之位才換來平安離開襄陽的自由的。 而孫權若是將此二人送走,便相當于暴露了劉琦和諸葛亮的行蹤,甚至也是在變相告訴此時尚在爭奪荊州的劉備蔡瑁二人,你們眼中那個早已退出爭奪荊州戰場的劉琦,根本沒有放棄荊州。 只是在換一種方式,試圖借助江東之力,隨時準備殺回荊州。 將劉琦送入許都,只要天子還認劉琦這個漢室宗親,性命得保是不成問題。 可諸葛亮就不同了,無論是劉備還是蔡瑁都清楚,以劉琦的腦子想不出要聯合江東的計謀。 那么在背后出謀劃策的人就只會是諸葛亮——劉琦的半個夫子了。 將諸葛亮送到劉備的手里,便相當于將魚肉送到刀俎之下。 對于劉備來說,諸葛亮如此謀劃,可以說是欺騙并且背叛了他。 而劉備會如何對待一個欺騙且背叛了他的人呢? 答案不言而喻。 難怪黃月英和孟建會如此著急了。 “昨夜驛站被中護軍帶兵給圍了,孔明被抓走,直至今日午時才解了禁錮。 妾與公威到處打聽,無人知道大公子和孔明如今身在何處。只知道君侯下令要將二人送走。 夫人,孔明絕沒有要害江東的意思,無論如何謀劃對江東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