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節 又一座海底城市-《風云激蕩二十年》
第(1/3)頁
秦嶺山里。
京兆交大,已經有幾百人在這里。
有一個團隊,正在研究改進這里的能源設施,這里擺有一臺,在漢家科學院許多學老努力之后,幾百名八級工參與配合,連同許多博士手搓出來的小型冷聚蘑菇充電寶。
這里所謂的小型,是指發電量,不是指體積。
這一臺,在京兆交大的師生學習過來自寧仁的資料之后,已經提出超過兩千項改進細節的方案。
因為,小山村機械廠用的中型冷聚蘑菇充電寶,在一個月后就能正式使用,電量是這個的十五倍,體積只有三分之一。
那一臺,是燕都空天大學和冰城工大,華亭交大組團研究改進的。
京兆工大,有信心作出更好的。
漢家科學院的學老們,此時主力研究的重點似乎已經不在冷聚蘑菇上了,敏公等幾位勛天級學位帶隊,由各大學開始發力。
至于鼎五公等其他學老們在研究什么,自然是不敢問,也不能問的。
幾所大學表示,學老們不再當冷聚蘑菇為重點研究,那么我們來。
羅千時走到京兆交大一位老朋友面前:“老孟,這玩意我問一句,能不能搞出來只有冰箱那么大,提供巨大的能量輸出,我想要的數據是……”
孟教授轉頭看了一眼:“電視機大小的行不行,你是想要方的,還是要圓的,或是三角形的。就你提的這點數據,這樣……”孟教授四下看看,指著一名學生就準備叫人,羅千時立即說道:“老孟,你聽錯了,數據是這樣的。”
羅千時直接把數據要求翻了五倍。
“老羅,伱這家伙。不過,容我們研究一下,這樣的功率似乎有點難度,原先的資料是用鋰、鋇等元素的同位素,我們考慮嘗試一下鎳這種元素的同位素,理論上計算過,如果成功,一克原料等于五百桶油,所以你要的這點能量輸出,真不是問題,眼下唯一缺少的是材料,許多機器的材料還在研究與突破中。”
孟教授講出了無數的困難。
有配方,未必就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材料,而且材料合格了,接下來還有配合的加工用機器,然后才是組裝成工具,接下來還需要各種實驗。
安全性、穩定性、易維護性。
比如,這里擺的這一臺,在工作的時候還需要至少二十厘米的鉛殼。
而小山村機械廠全新的那一臺,只需要兩厘米的鉛殼,在停機四十八個小時后,完全沒有半點蘑菇輻射散出,那才算是真正可以使用的冷聚蘑菇充電寶。他們正使用的這臺,對于當下的漢家標準屬于不完整的實驗機。
可如果放在鷹家,這就是奇跡一樣的神器。
寧仁此時還在飛機上,往島港飛。
再說夷島這邊。
寧仁在卡薩布蘭卡放煙花的那幾日,這邊漁船出海了,是一條排水量兩百二十噸的漁船,長度約在四十米。
就這么一條船,周朝仙是下了血本的,除了船體之外,每一個零件都是從羊城悄悄的運到島港,再從島港用小漁船一點一點運過來。
當然,還有一群平頭漁民哥。
這條漁船的中間船倉是完全空心的,而且連船底都是可以打開的門。
里面放著一條長六米左右,橄欖形的金屬球體。
這一次出海的船長麥大興,羊城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海兔,他當船長也有些年頭的,作為一名漁民,他也擁有全套的知識。
跟著他一起過來的人,都有年少時打漁的經歷。
清一色海兔中最優秀的船員。
出海一天后,麥大興這才拿出一份封在鐵筒內的海圖,開始作計算。
“位置,陸棚邊緣,時間夜里十點到達,熄燈作業。”
麥大興在給船員們下著指令。
陸棚,通俗一點叫法就是大*陸架,就是陸地往海中的延伸,在陸棚范圍內海水深度一般不會超過二百米,海床的坡度很小,不會超過1/10度。
邊緣就是坡,坡度非常大,海水深度會迅速達到上千米,乃至五千米的深度。
寧仁給的是標準的經緯度點。
一共三個坐標,距離非常近的三個坐標。
因為寧仁記得在未來的時候,有人曾經去過那里,外星異種對這一處海面似乎非常關注,建造了一個巨大的人工設施就在海面上。
在未來沒有人知道為什么。
當寧仁在雪茄國發現了海底城市之后,他認為這一處的海底肯定有什么。
麥大興。
專業的船長,海兔的船長。
他知道的不多,唯一謹記的就是,去這三個地點,到海底去,無論發現什么,用水下相機拍下來,能搬回來的東西,全部搬回來。
而后,到達位置之后,打開加密盒,里面會有一份見到氧氣就自動銷毀的文件。
文件上會寫明,要在海底找什么的具體安排。
如果這個位置什么也沒有。
回來休息,等候下一個位置的通知,抽空出去打打魚什么的,把漁民這個身份裝的象一點。
夜里十點,月黑風高。
這是麥大興特意選擇的日子,這種日子,一般情況下不會有漁船跑這么遠,倭奴島的船也不會輕易出海。
他呢,一條迷路的海船罷了。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弄沉這條船,所有人上救生船。
十點,到達目標位置。
一名船員上前:“頭,這地方水深不會超過六十米,讓我們先下去看看。”
麥大興伸手點了三個人:“四十分鐘。”再點三個人:“你們開始作準備。”
“是。”
船員都是訓練有素的,立即開始工作。
然后,讓麥大興意外的是,僅僅二十分鐘第一隊就上浮。
“什么情況?”
“頭,水下有個石屋,我們大概測算了一下,東西長約二百米,南北約一百四十米,高約二十六米。還有,最東邊感覺象是被刀切過一樣,緊接著就是筆直的海底懸崖,我們往下溜了二十米,海底懸崖上也象豆腐被刀切過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