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節 把陽光接進來-《風云激蕩二十年》
第(3/3)頁
一代代的傳承,魂不變。
真的要必要的時候,沒什么可以阻擋我們。
遼東,某處原始森林的邊緣,這里幾乎沒有人,但卻有一群迷彩兔。
他們的任務是,為五對輪改-甲-子型,野外測試底盤。
休息的時間,一名駕駛員坐在五對輪不遠處的樹樁上,咬著煙袋鍋子,兩只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輪子。
“吃點,新研究的食品,自熱米飯,好吃到沒邊,紅燒肉的,熱呼著呢。”
接過自熱米飯,這位駕駛員指著輪子:“你看,一,二,三……七。七對負重輪,底盤長度十二米,車上加了限速器,我開五對輪半輩子,這玩意我感覺所有零件都裝上,少說也有六十五噸,說不定能有七十噸,跑起來,時速八十很輕松,我說的是全裝上的情況下。”
“想那么多干什么,咱們就是測試員。”
“想想不行?”
“也不是不行,這玩意不是還叫五對輪改嘛。”
“啊……”駕駛員給噎住了,竟然無言以對。
這大家伙叫五對輪改。
改的意思,還是很淺顯易懂的。
問題是……
另一位說道:“我給你講一句專業的,非常專業的。”
“你講。”
“我見過差不多完整的樣子,這大家伙的蘿卜射手計數器,就是一發蘿卜手動撥一下那個計數器,射手專用的。百分百還是五對輪的老樣子,原裝貨。”
駕駛員問了一句:“那其余的呢?”
“什么其余的,咱們不是要改嘛,就改了呀!”
“啊……”駕駛員看看手中已經漲起來,卻不再噴氣的米飯:“恩,吃飯。”
“吃飯。”
兩人坐在樹樁上,開始吃飯。
他們在聊天中已經確信,這就是五對輪改。
蘿卜射手計數器是五對輪原裝的,其余的,既然是改,那改了就不一樣了,這個很正常。
沈城飛造。
從全漢家挑選的試飛駕駛員已經在集訓了。
那怕首飛在半年后,他們也需要先進行理論學習,然后熟悉駕駛倉。
手冊上一行大字:
七姬改-丙型。
休息時間。
雷公,很年輕,卻是一名天才駕駛員。
雷公把手冊的圖雙手舉起來,躺在跑道旁的草地上,默默的看著。
黃濤過來也躺在草地上,手上拿著翻開的手冊:“我問你,你看這一段,上面寫的我不太明白,你怎么理解的。”
雷公沒看,只說道:“七姬,我飛過。全長十五點六米,這張圖上標注的尺寸是,長三十五米,載重高達五十噸,掛一百一十七枚各類飛棍。速度最高五馬赫,最高升降三萬米……”
雷公報一串數據后問:“黃哥,你確定這是戰姬,不是轟?”
黃濤笑了:“我來之前,先去了櫟陽飛造。我的工作是作一些電子類知識的分享與經驗交流,我說幾句你聽完就忘。我師父在那邊帶隊,和咱們的工作一樣。長八十五米、翼展八十米,可變。”
“空重一百七十噸,載重五百噸,速度四點三馬赫。升限四萬米……”
雷公從口袋摸出一塊糖塞嘴里,嘟囔著來了一句:“他喵的……”
“不對。”
“咋了?”
“油呢,載重不算油的重量呢?”
黃濤拍了拍兩人正讀的手冊:“油呢?”
沒錯,他們半年后要試飛的,算載重量,也沒算油的重量。
就說櫟陽飛造那個大家伙,若放在鷹家或是熊家,光是加油就是二百噸起,而他們這個,竟然完全不計算加油的重量,除了機體重量之外,幾乎百分百凈載重。
為什么說是幾乎。
駕駛員本身的體重,還要帶喝的水,午餐,零售,糖果什么的,這些也是要算重量的,其余的,就是掛飛棍的重量了。
冷聚充電寶。
櫟陽飛造。
正如羅千時之前說過的,在純電力作能源的情況下,發動機結構可以簡單到連他媽都不認識了。
僅是試制型第一套發動機。
其動力就已經忽視許多空氣動力的設計。
因為,推力太強。
強到可以不考慮許多細節上的空動部分。
這個年代,還沒有那句名言:力大板磚飛。
不過,羅千時創造了一句新的名言:裝上十臺發動機,純鐵塊也能飛上天。
這就是冷聚蘑菇。
強大到讓羅千時顫抖的動力源。
這算什么。
秦嶺山中,來自冰城工大、京兆工大等數位精英級教授,在寧仁給予的技術資料中,融合出一種瘋狂的技術。
他們設計了一種發動機,在機器內部產生一個冷聚的磁力……
用實驗室內部的形容就是,創造一個肥皂泡,然后通過控制磁場分離出一個微小的肥皂泡放在推進室,達到瓶頸處后,在高壓束縛下產生一次冷聚反應,中子指向噴出,產生每秒五公里的噴速。
這就是推力。
然后……
噴呀噴,不用太多,有一百克原料,足夠產生七十萬億焦耳的能量,他們就能把這玩意推到火星去,最多兩月時間就能到火星。
當然,如果要推的東西太重。
咱大方一點,裝上一公斤原料?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