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滿載而歸的耶律延禧興奮地帶著游獵的隊伍回到了捺缽之時,就看到了自己的寵臣蕭奉先與多位重臣心事重重地正在等待著自己。 當他欣賞到了那份報紙之后,整個人心跳加速,面紅耳赤。 感覺自己的老臉就好像被宋朝那位年紀比自己還小,連弓都拉不開的小皇帝按在地板上狠狠地摩擦。 哪怕是今日獵到了豐厚的獵物帶來的快感,也瞬間消散無蹤。 惱羞成怒,一股子怒火瞬間就直頂腦門,目露兇光的耶律延禧還沒來得及發火,就被那蕭奉先遞上來的話給迎頭澆熄。 “倘若沒有里應外合,晉王焉能如此輕松自如,悄無聲息的離開我大遼,進入宋國境內避難。” “就足以證明,晉王一黨潛藏之深,勢力之大,實在是超乎了臣的想象……” “而且這位宋國天子若真視陛下為兄亦當知曉家丑不可外揚,他又緣何要將國書明發,傳揚天下?” “分明就是在嘲笑我大遼,更想要借陛下之手,誅除我等忠于陛下,忠于大遼社稷之臣……” 蕭奉先、左企弓等人皆盡拜倒在地,紛紛自承自己對朝廷辣么的忠心耿耿,辣么的勇于任事。 而且自己等人都是反對晉王一黨的忠臣,必然不會與那晉王一黨勾結。 所以,按排除法來算的話,剩下那些身在捺缽的臣子,甚至是武將,可就不那么保險了。 畢竟能夠遠循數千里不被大遼州縣所知曉,徑直入宋,這必然有兵馬追隨,甚至還得有沿途的官員暗中相助,并替他們隱瞞才是。 所以,潛藏在朝堂之上,地方州縣上的晉王余黨肯定也有不少。 震怒的大遼天子憤怒地嚴令蕭奉先要從嚴從快地搜索晉王余黨,務必要將那些膽敢包庇晉王的官員捉拿歸案。 又下旨派出使節前往宋國,讓宋國速速將那敢謀弒親爹的晉王連同其黨羽一并交予大遼處置。 另外,你們大宋還侵占了我大遼的領土遼東半島,你們速速歸還我大遼,不然惹急了我大遼,必定要爾國好看。 當然還有,命南京道以及西京道漢民集中的州縣,立刻徹查以及收繳那些宋國報紙,嚴禁宋國的這種攻心之策繼續在大遼的地盤繼續擴大影響范圍。 蕭奉先被那位保下了晉王的宋國天子指為奸佞之臣。 可是經過蕭奉先以及一干黨羽的辯駁之后,亦讓耶律延禧也認定了這分明就是宋國天子想要讓大遼再失一位肱股之臣。 再說了,蕭奉先等人查覺了晉王的陰謀,現在那廝都已經畏罪潛逃,背叛大遼去宋國尋求庇護。 就已經足夠證明蕭奉先才是朕的肱股,這樣的大臣,怎么可能是奸佞? 將繼續追查抓捕晉王余黨的重任交到了蕭奉先手上之后,耶律延禧決定再去游獵一番散散心,去去火。 而得到了陛下全權的蕭奉先一黨自然是狂喜不已,雖然晉王沒有翹辮子。 但是他既然已經逃入了宋境,自然也就是大遼的叛逆,那么誰才是他的同黨,呵呵,當然也就該他蕭奉先說了算。 而之前蕭奉先就想要將那耶律淳給整下來,但是卻被陛下以未有事實證據,沒有允許。 可是這一回,陛下沒有再阻止,蕭奉先覺得自己終于開始大展拳腳,將一切反對自己的大遼臣工都給一并掃蕩進垃圾堆中去。 而隨著蕭奉先奉陛下之命,要肅清朝堂以及地方上的晉王余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