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不知不覺就開始相互吹捧了起來。 “韋公好福氣啊,你的這兩個賢孫一看就是才俊,他日定能出將入相!” “何止是出將入相,用不了多久,恐怕就能升為千石的都尉或校尉了。” “兩位過獎了,他們骨頭還嫩,以后還要伱們多提攜,才不至于出錯。” “我等世家大族早就共榮辱同患難了,提攜他們,自然就是提攜我等?!? …… 韋賢與他們聊得熱火朝天,韋玄成卻一言不發地退在身后,若有所思。 至于臺上那些不明真相的三輔衙門屬官則有些莫名其妙,他們不知道為何今日要突然試練。 畢竟,春試和秋試都有固定的時間,極少有臨時改動的時候,更別說如此倉促了。 于是屬官當中就有人起了疑心,滿是狐疑地走到了點兵臺的角落,低聲交流起來。 他們起疑心不只因為事發突然,與成制不符,更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出身于寒門。 這些寒門庶族出身的屬官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出仕的,看到世家子弟們聊得如此熱絡,當然有疑問。 只不過,官大一級壓死人,更有韋賢這德高望重的內閣大學士,所以還不敢直接頂撞發問。 “今日為何突然要試練?”屬官甲問道。 “我等也不知,聽說只有三輔巡城亭卒要回原衙試練?!睂俟僖掖鸬?。 “三輔巡城亭卒回來試練,執金吾巡城亭卒卻巡視三輔,長安城豈不是空了?”屬官丙憂慮到。 “恐怕是如此,但經過這兩個多月的大索,街面上應該清肅許多了。”屬官丁說道。 “再如何清肅,也不可無人巡視吧,大司馬經驗老成,為何會這樣布置?”屬官甲忿忿不平道。 “怕不是有什么大事要發生……”屬官乙小心地說道。 “今日這校閱場中的世家大族好像多了些……韋閣老怎么也來了?”屬官丙疑道。 “這就不知了,我等要小心謹慎些,長安城不太平,不可著了他們的道。”屬官甲提醒道。 “這是自然!”眾人齊聲說道。 當這兩群人各自議論紛紛的時候,收到命令的三輔巡城亭卒陸續來到了校閱場。 大約一刻鐘后,三千巡城亭卒幾乎就全部都到齊了。 領命而來的巡城亭卒也都些發懵,看到點兵臺上的一眾上官之后,心中疑慮才打消了一些。 幾通鼓聲過后,在隊率和屯長們的整治之下,三輔巡城亭卒們終于在校閱場中整好了隊形。 點兵臺上的眾人當中,韋賢的資歷最高,韋玄成的兵權最大,但他們都不宜直接指揮此事。 現在被張安世安排在這里拿主意的,是京兆尹丙顯——丙吉的好大兒。 丙顯還不到五十歲,如今已經位列京兆尹了,下一步自然能穩入九卿。 之所以要來做這掉腦袋的事情,其實和其他家主的想法是一樣的,想要為兒孫謀一個出路。 看到巡城亭卒的逐漸排好陣型,丙顯挺胸疊肚,從眾人中走了出來,站到了顯眼的位置上。 聚集而來的巡城亭卒們都認識丙顯,立刻挺胸站直。 有些空曠的校閱場上發出“刷”的一聲并腳的響聲。 丙顯看到自己這些“舊部”的軍容如此齊整,心中非常滿意。 這幾個月來,他們統帥的是原屬于執金吾的巡城亭卒,不管怎么說都隔著一層。 而眼前這些巡城亭卒雖不是他們的私兵,但至少朝夕相處了許久,想要煽動起來容易很多。 丙吉故意咳了幾聲,讓嗓子清爽許多之后,才開始說起了早已經準備好的那番話。 “今日召爾等來此,本是為了試練,但就在昨夜,本官得知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 “霍氏皇后失勢,心存不滿,與霍黨余孽勾結,在未央宮挾持縣官,欲行弒君逼宮之事!” “今日子時,縣官下密詔給內閣大學士張安世和韋賢,讓他們總領軍務,起兵入宮平叛。” 丙顯的話說完之后,整個校閱場先是鴉雀無聲,緊接著就爆發出了一陣排山倒海的議論之聲。 巡城亭卒中,不管是剛剛睡醒的,還是當了一夜差的,都被這個勁爆的消息徹底驚醒了過來。 “肅靜!肅靜!”丙顯大聲地喊了許多遍,身后的軍鼓又急促地敲了幾通,才將嘈雜壓了下去。 “霍氏皇后之所以今日行險,乃是聽聞縣官將傳位于四皇子……” “本官乃是縣官親命的京兆尹,有保境安民之責,更有忠君護國之職!” “今日恰好因試練聚兵于此,正可進宮平叛,此乃大漢歷代先君庇護!” “本官將率爾等奉詔入宮平叛,事成之后,定奏明天子,褒獎爾等功績,人人可連勝三級,賞錢十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