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設(shè)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zhuǎn)者,不取正覺。” “設(shè)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zhuǎn)者,不取正覺。” 梵音之唱終告結(jié)束,萬千佛文圍繞著丈六的佛陀,清凈佛氣演化出若虛若實的凈土。 釋迦如來晉升完成了。 他盤膝坐在金色的蓮臺上,徐徐飄升,目光和那日月之眼對視,一片佛國凈土自然而生,擋住了那無比龐大的引力。 “看來,陛下終究是棋差一著啊。”釋迦如來徐徐說道。 “羲皇確實是技高一籌。” 星體在龐大的人形輪廓中移動,哪怕僅僅是露出頭顱和小半個上身,他的氣息和引力也依舊充塞不知多少萬里。 若非三清天本身的空間沒有意義上的極限,說不定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被撐得垮塌了。 姜離就維持著這樣的姿態(tài),發(fā)出星辰爆破般的隆隆之聲,“他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以易道做出偽裝,代替了朕,受到了三清的接引。其目的乃是取代朕這個‘末法’,和過去的自己里應(yīng)外合,改變過去。” 三清和天地的聯(lián)系就像是現(xiàn)在的姜離一樣,哪怕是短暫地跳出長河,都相當(dāng)費勁,羲皇大可將其堵回去,然后填補上那個缺口。 理論上,羲皇雖是比未來的“末法”更快一步來到三清打出的缺口,但他若要進去,那么就沒有先后的區(qū)別。 無論是先出發(fā)還是后出發(fā),在時間的定義上,他們都會來到同一個時間。 但羲皇實際上是進不去的,他沒法擠入過去,最多也就是對付同樣短暫跳出“水面”的三清,在“水面”上下功夫。 而這,就已經(jīng)足夠了。 先到達的羲皇補上了缺口,讓“末法”沒法得到接引,最終只能和羲皇一樣死在“水面”上,亦或者是再度回到未來。 只要做到這些,就足夠了。 錯過了這個時間,本身就已經(jīng)是改變了過去。 “沒有三清在天地之內(nèi)接引,便是‘末法’也無法進去,如此一來,過去就算是改變了······”釋迦如來徐徐說著,搖頭一笑,“如此壯舉,令人敬佩。” “算是改變,也不算改變。” 姜離接言道:“過去就像是已經(jīng)被冰封的河流,遭到了固定,不會再改變。羲皇此舉應(yīng)該會讓這條河流分出新的支流,延伸出另一個未來。” 到了這一步,姜離即便是沒聽羲皇說過,也已經(jīng)能夠自己分析出羲皇的計劃了。 從整體上來看,其實計劃很簡單,經(jīng)過那場末法大劫,天地早就已經(jīng)衰弱了,羲皇想要打破天地遠比當(dāng)初的三清容易。 可以說,三清的超脫計劃給羲皇打好了鋪墊。 只要羲皇這位天尊級的大能愿意付出徹底死亡的代價,利用過去三清的那股東風(fēng),就能夠撼動本不可能改變的過去。 現(xiàn)在的羲皇,距離成功應(yīng)該只差一步了吧。 甚至以時間的前后來看,羲皇的成敗應(yīng)該出現(xiàn)了。 “陛下似乎一點都不急。”釋迦如來帶著些許奇色道。 “佛祖不也是一點都不急嗎?” 姜離笑著反問了一句,三清天之中的清氣掀起了狂嵐,“佛祖該不會是認為自己晉升了一品后,就能夠與朕分庭抗禮了吧?” 我不急,是我自有打算。 你不急,是以為你不會死嗎? 姜離反掌虛晃,掌上的道君被送入到人間,龐大的軀體正在進入三清天,在釋迦如來面前展露全貌。 周天星辰羅列,構(gòu)成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龐大身軀。 整整三百六十五顆星辰組成的軀體,若非釋迦如來乃是一品,他甚至都沒法窺其全貌。 就算是用神念,也絕難覆蓋如此龐大的形體。 “周天星辰大陣在你之前,都顯得有些不堪入目了。” 釋迦如來神色凜然地說著,身形亦是開始變化,從丈六達到萬丈,還在不斷向上攀升,其體便是一座佛國,內(nèi)中演化清凈佛土。 但是比起姜離此軀來,還是顯得有些相形見絀。 “嗚——” 整個三清天都似在發(fā)出哀鳴,一顆顆大星清晰入眼,道道星光攜著磅礴星力而來。 三清天確實乃是神妙之地,但它終究是被三清天尊開辟出來的,面對同等級的力量,終是出現(xiàn)了一些不堪重負之相。 沒有讓釋迦如來盡展他的佛門金身,姜離就已經(jīng)一掌按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