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風起-《風起時空門》
第(2/3)頁
聽洛滿倉說一壇咸菜都賣出半兩銀子,悔得村長腸子都青了。
再看滿倉,原本被生活壓彎了的腰,竟是挺直了。眼里也有光了。“今年怕是掙了不少吧。現在還往函谷城來,過年是不想回村了?”
洛滿倉嘿嘿笑著撓頭,“也沒掙多少,倒是把明年一大家子的花銷掙出來了,也給幾個孩子攢了些說親的錢。”
“那看來是沒少賺。”
村長看了一眼洛滿倉背的大背簍,“這是去了棉籽的皮棉?背回家是要做什么?”
洛滿倉看了一眼被他壓得結結實實的簍子,眼里都是笑,“是皮棉。從王妃的鋪子領了這些皮棉回家,我帶著我爹和大小子把它彈熟,孩他娘她們剝絨,捻線,做好了再送去王妃的鋪子。”
村長點頭,他一家也是聽說了函谷城這邊布鋪招工,招人給將士們做衣服被子,才送了家里的女眷過來的。
但他家并沒有像洛滿倉這樣,全家出動,現在冬至都過了,還一副眼里都是活不打算回家的樣子。
“越王和王妃真的活了西北無數百姓。”估計現在整座城都沒人是閑著的,怕不是在彈棉花,捻棉線,就是在做將士們的衣服被子。
洛滿倉連連點頭,很是贊同村長的話。
他沒過越王和王妃,但他們教西北百姓種出了那樣高產的土豆,又種出棉花這樣可以做成保暖衣物的東西,簡直是天上派下來的神仙。
他們全家都跟著受益。現在一家人領活回來做,八個人平均一天就能掙三錢銀子!一個月他們能存上七八兩銀子!
過去哪里敢想。
今年他們一家商量了,不準備回家過年了。等明年開了春,路上好走了,再帶著買來的土豆種回家,明年一家人就再也不會挨餓了。
像洛滿倉這樣被布鋪招來的小工很多。大多數人都是領了活拿回家去做。
棉花收上來,從剝棉籽去雜質開始,到制成棉布,制成棉衣棉被棉襖,需要十幾道工序,在如今純靠手工的時代,需要大量的工人。
而米娘子等織娘,從繁瑣的小活里面解放出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新布料的紡織上,日以繼夜地研究試錯。
終是在林照夏的指點下,織出了棉麻,棉綢這兩種混織布料。
連德陽郡主,蔣夫人和文氏等人都驚動了。
對棉綢這種新布料愛不釋手。才新織成的幾匹還不待擺上貨柜,就被幾人刮分了。德陽送往齊親王府的年禮里還送了一匹棉綢。
齊親王妃收到后,亦是驚嘆連連,把它送到染紡染了色,命人裁成衣裳,才穿出來,就在京城引起轟動。
林照夏得到消息,對明年賣布徒增了許多信心。
而棉麻也得到米娘子等人的喜歡。因織出了新的布料,米娘子等人都得了厚賞,越發引得織坊的織娘和伙計們摩拳擦掌,想一展才華。
織坊織出來的布料漸漸越堆越多,請人做的棉被棉襖也陸續發放到各軍營。
將士們收到厚衣,齊呼越王長泰長安,歲歲年年。
趙廣淵在百姓和西北軍中的名望越發牢不可破。
進入十二月,西北各處的雪越落越大,通往西北的部分道路被雪封了路,各地前往西北尋找活計的百姓,便都留在了西北各處。
而京城,雪雖然落得沒有西北大,但也不小。街上走動的人都少了。
臘月二十,京城各衙門封印。忙了一年的朝臣們終于松了口氣,紛紛脫下官袍,自在地尋親訪友,或賦閑在家賞梅賞雪。
“太子找我喝酒?在迎賓樓?”定國公有些疑惑地問來傳信的小廝,莫不是聽錯了。
太子自來知道他是皇上的心腹,等閑不與他親近,怕惹得皇上的猜忌,昨天才封印,今天召他喝酒?“還請了誰?”
“小的不知。太子身邊的近侍親自上門送的帖子,小的便沒問那些。”
定國公又問了幾句,才揮退了他。想了想,便換了外出衣裳赴會。
雅間里,太子已等候多時。
“微臣見過太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