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說原始人不偷懶,張鐸是認可的,但若是說起積極性,則沒有比吃東西更能調動這些族人積極性的事情了。 很快鷹部落便完成了中午的進食。 張鐸又開始分配起了任務。 他準備先給部落中心的巫蓋一座竹屋,面積準備制作成30平。至于位置,他打算就放在巫的石屋邊上挨著。 這次是分配了一半族人去外出收集竹子,剩下四十人跟隨他開始了工作。 余下的人人分成多個小組,手持鋒利的石頭工具,有序地開始切割竹子成為竹柱,每個竹柱的長度在三米半左右。 切割好后,張鐸又招呼族人將竹柱插入地面,并站在石墩上敲擊竹子頂部,使其深入且穩固。 完成這一步之后則是構建屋頂的框架, 招呼族人選擇一些較長的竹子作為屋頂橫梁,將它們橫放在竹柱之間,形成屋頂的框架結構。 并將這些橫梁與竹柱利用粗麻繩捆綁固定在一起。 完成這一步后,房屋的大體就已經出來了。 余下的則是搭建墻壁:將較短的竹子垂直放置在竹柱之間,形成房屋的墻壁。同樣是利用麻繩固定在屋頂框架上。 當這部分工作完成后,一座竹屋便基本上完成了。 原始人們站在竹屋前,凝視著他們親手搭建的壯麗建筑,目瞪口呆地無法相信這是他們自己所創造的杰作。 又低頭看看自己的雙手,仿佛真的正在疑惑是否是自己的雙手搭建而出。 就在族人正在感嘆的時候,巫也不知何時出現在石屋外,打量著這座竹屋。 陽光透過竹子的縫隙照射進來,在竹屋內形成斑斕的光影。 巫感受到竹屋中傳來的穩固和安全感,仿佛置身于一個舒適而溫暖的庇護所。 其余族人的眼神變得炙熱而充滿驕傲,雖然是在張鐸的帶領下,但他們也是用自己的雙手完成了這座令人驚嘆的建筑。 巫細細觀察竹屋的每個細節,感受到每根竹子的質感和結實程度。這些竹子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穩固而美麗的整體。 巫意識到張鐸又創造了一種新的居住方式。 他知道不久之后,竹屋將會遍布鷹部落。 這些竹屋將成為族人們新的住所,有別于棚屋的結構不穩定和空間狹小。 給予族人更舒適的空間。 張鐸也在一邊充滿自豪感的看著這座竹屋,盡管竹屋也有一些缺點,但對于現在的時代和技術水平而言,已經是一種創造性的進步了,是一種實用的住所選擇。 自己來到原始時代這么久,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在這個時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