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鐸,這是你上午所說的幫手嗎?” “是的,舍叔,這就是我為您推薦的人,林是一名非常手巧的族人。”張鐸對老舍解釋道。 隨即張鐸也向林介紹起了老舍:“林,這是咱們部落的刻石師舍,我有一件東西需要委托舍叔打造,但舍叔需要一個助手,希望你能幫老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林也表態道:“鐸哥放心,我會盡力協助舍叔的,舍叔有需要的地方直接招呼我就好。” 張鐸見雙方都沒有問題,也是非常滿意。 再和老舍以及林又交代了一番手推車的細節后,便離開了老舍的房間。 來到建造隊的時候,建造隊此刻正在建造一間更大的竹屋。 這間竹屋是張鐸設計的,大小已經超越了首領和巫的竹屋。 別誤會,這間竹屋當然不是給張鐸預備的。 是為了部落一些像林一樣失去了父母的孩童準備的。 當張鐸計算所需建造的竹屋數量之時,他震驚地發現部落內有大約二十多名孩子因為打獵的意外而失去了父母。 他親自去這些孩子的棚屋走訪了一下,這些孩子們大多顯露出無助和沉默。 他們不像部落內正常家庭的孩子,他們沒有家庭溫暖的依靠。 每天靠著部落每天的救濟生活,就盼著到達十歲后,可以稱為一名獵人隨隊打獵。 因為隨隊打獵可以吃飽,是的,這就是最純粹最簡單的愿望。 張鐸一直覺得自己并非是一位圣母般的人。 但孩子們的眼中都流露出了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家庭的思念。 這種失去親人的悲痛與無助在張鐸的心中觸及了他更深層次的情感。 他又何嘗不是獨自一人來到了這個世界。 他心中蘊藏著更深刻的孤獨和對過去生活的思念。 每當晚上族人在篝火旁跳舞歡呼的時候。 張鐸都會眺望著頭頂的星空,思念著那個熟悉又遙遠的世界。 淋過雨的人總想為別人撐把傘。 正是源自于這種切身的感受,他開始仔細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孩子重建自己的生活,給予他們一個溫暖與安全的環境。 經過深思熟慮,張鐸決定為這些孩子們建立一座大竹屋。 讓他們共同居住。這個房間將是一個集體家庭的象征,給予孩子們成長所需的支持和關愛。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巫和銳的贊成。 其實張鐸還有一些想法,他想組織一些捕獵隊的戰士作為‘志愿者’來給孩子們教授基本的技能和知識,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原始時代的生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