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古經伏魔(上)-《道仙凡》
第(1/3)頁
之前的時候,因為身懷的這兩步古經在許多方面有著很大的共通之處。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部經書互相補足又互相促進,是以隨風一直都是將這兩部經書互相借鑒,共同催動的。
可以說隨風既是在修行天地心經,也可以說是在修行百花心經。因為這兩者都有著包羅萬象之能,彼此也可以說是互相包容。可這并不意味著這兩部古經能夠自行合而為一,這需要隨風自己的領悟。這種領悟是需要隨風全力以赴將自己的所有潛能盡數施展之時才能發生的,因為,它需要這兩部曠世奇經各自的精髓與真元彼此沖撞磨合,才能最終彼此相融。
就像是他之前將析天法訣與回天法訣的融合一樣,這除了要求這兩部法訣有著自身能夠相融的可能之外,更是需要修行者自己摸索、領會。
而這一切,都在剛剛隨風與七夜比斗的過程之潛移默化地發生,甚至隨風自己也并不很是清楚明白。他唯一清楚的,原先的時候,他是將這兩部古經同時運轉,兩道真元涇渭分明,最后在丹田之處相融,匯聚到金丹之。而此刻,那兩道真元徹底合一,再也不分你我。
并不是所有上古所傳的經書都叫做古經,古經雖然聽起來較為籠統,可實際上卻是對于上古那些曠古爍今的絕世心法的敬稱。而天地心經與百花心經一為上古天庭妖帝所修的心法,另一位百合仙子所傳。這兩部并駕齊驅,可以說都是古經之的翹楚。
只有修煉古經之人才有很小的可能感應出古經之力來,即便是在人才輩出的上古洪荒年間,這樣的人也十不存一。也即是說,十個人里面都未必能有一個。
要知道,上古年間那些大拿仙人所招的門人弟子,哪一個不是資質驚世駭俗之人?甚至還有一些天生便擁有一些別人一生也難以企及的神通,就是這樣一群人之,感應出古經之力的人也不過十不存一,可見這其的困難。
古經之力并不是指一種特殊的力量。也不是一種神通。而是一種對于古經的感應與領悟。與自身的實力與境界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
凡是經書都是由人寫出的,能夠修煉古經都能夠通天徹地,那最初創出如此古經之人更是神通無量難以揣測了。凡是古經,每一部都是在上古年間誕生的。最早的甚至難以追究到底是何人所寫。甚至還有些經書乃是天地所生。天生蘊含天地大道。
這些經書從誕生到被人拿去修煉,也不知過了多少歲月。每一部都是曠世大拿所寫,又經過了這般多年。這些經書自然也不能生出靈性來。而所謂領悟古經之力,便是體會到這些經書之的靈性,從而得到了經書的認可與輔佐。
上古的那些修士便是能夠領悟古經之力,也需要極為漫長的歲月。最快也需要數百年之久,而隨風從得到百花心經至今卻也沒有多久。之所以能夠領悟這古經之力,要說也是運勢所至。
從古至今,一般能夠修成絕頂之人,絕大多數都只有一篇心法。雙管齊下之人畢竟少之又少,而能夠坐擁兩篇曠世古經這幾乎是不可能之事,上古時期門規森嚴,不是同門決不可互相探討心法得失。更不要說是學到他人心法了。
隨風誤打誤撞,全力應敵之下,引動體內古經互相吸引合而為一。正因為這兩篇古經的互相認可,從而換來了古經對于隨風的認可,也正是因為這么一番機緣巧合,才使得他得了這古經之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