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縱兵奪鼎》
第(3/3)頁
一切都該是很好的樣子。
現(xiàn)在說什么都晚了,周瑜足夠聰明,聰明到他能看出燕氏用這個并不高明,甚至顯得頗有拙劣的陽謀將兵馬駐扎在瀛洲,下一步想的是什么。
他們成了砧板上的魚肉,如果燕氏想要拿他們開刀,那他們用不了多久就會身死人手;如果燕北不想殺他們,或許他們還能繼續(xù)活上一段,但結局都差不多。
不論死活,他們都沒有能力再與燕北為敵了。
“仲謀,不如……向燕氏傳信服軟吧。”周瑜判斷局勢,最終那在手中的書簡落在地上,頹唐地坐在一旁對孫權道:“讓出驪州牧之職,請求回吳郡祭拜汝父。”
周瑜這個建議令孫權如遭雷擊。
讓他向燕北服軟可以、議和也可以,但周瑜的意思顯然不是這么簡單而已。他的意思是完完全全地投降,這對其他任何人而言或許不是壞事,但是對他?
這個建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他此生的其他時間,都將在邯鄲城,遠遠看著殺兄仇人稱王稱霸,而自己卻做一輩子質子。
投降,投降對所有跟著逃亡海外的武將文官而言,或許不是件多壞的事情,他們依然能夠轉仕燕氏,興許將來還能做到更高的成就,但作為君主,投降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離死不遠了。
孫權很年輕,他無法想象自己將來淪落在邯鄲城會是怎樣的景象,但此時此刻,天下或許有一個人能夠真真正正地與他感同身受。
遠在鄴都的皇帝——他頭上懸著的劍,要落下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