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戰是降-《逆襲大清》
第(2/3)頁
梧州的城墻規模以雍正年間最為宏偉,城高2丈2尺,周長9里,開設有五個城門,還在城墻的東、南、西三面,疏浚有護城河。
城墻的正南面為南熏門;城墻沿南向西延伸的一門,為德政門;城墻再向西北方向延伸,便是西江門;城墻再往東北方向彎至北,開設有大云門;城墻再向東延至北山腳,沿北山腳彎向東南至東正路口,為陽明門;陽明門向西沿南環路彎回南熏門,是為一周。
張瑞一伙九千多兵馬,出去需要用來當做后勤輔兵的三千人馬,還有可戰兵馬六千余。
此時,張瑞正站在梧州城南熏門外二里處。
望著這后世近三層樓高的城墻,外城墻下還有護城河。張瑞總于明白現實與想象的差距了,真要用游戲跟影視的方法,不知道要用多少人的命去填。
在梧州城探得剿匪軍過來的消息時,各個城門早已緊閉,城墻上似乎還能隱隱約約的看到有人在巡邏走著。
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梧州城正南門外是一片地勢平坦空曠的草地,張瑞上萬的人馬駐扎于此完全沒有擁擠。
空中白云朵朵,陣風吹過,壓低了不少沒過膝蓋的雜草。這不知名的雜草在風的鼓動下,不斷的抽打這張瑞的小腿。
“凱元,讓人去射勸降信。”張瑞對著身邊的王凱元說道
“是,六哥。”王凱元對著張瑞行了軍禮后回答到,隨后轉身離開。
上善者伐謀,攻城攻心。
勸降信無非都是寫著開城門投降的話,剿匪軍將秋毫不犯,大家都皆大歡喜。敢執意守城造成了剿匪軍的傷亡,就別怪城破后被追究責任。
“太平,派人去通知隨軍而來的工匠們。讓他們準備把攻城用的用具組裝好。”張瑞再次下達命令道
“是,六哥。”陳太平回答道,在陳太平剛想要轉身到旁邊的傳令兵那傳達命令時,張瑞再次說道:
“嗯,讓火炮連長許奮勇把那八門火炮都抬到城門外,對準城門口連發三炮。”
“是,六哥。”陳太平再次回答到,然后看張瑞沒有其他的吩咐再離開。
一柱香之后,王凱元便回來了。
“先生,事情都已辦妥?”張瑞看著王凱元一副處之泰然的樣子,忍不住率先問
第(2/3)頁